1.
看见公众号上经常出现的标题就是“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于我而言,阅读的高峰期,是在高中。现在回想起来,即使每天面对着高考的压力,也依然可以抽出时间来看完那些名著,抄满整个本子的摘录。而现在,即使我有大把的空闲,恐怕也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完一本经典。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公众号,也没有天天可以上网的电脑,我省下一点儿自己的生活费,坚持买着每个月3期的《看天下》,美其名曰写作文的时候找素材,可只有我自己知道,除了毕业的时候将那厚厚一摞的杂志卖给了收旧书报纸的,空余的,或许不剩什么。
上了大学,选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老师们列出来的书单,更像是完成任务去读的。那时候我有了第一个自己的智能手机,看的书都被电子书填满。网络文学盛行,风花雪雨的爱情故事,霸道总裁腹黑王爷穿越架空魔幻虐心的题材更容易俘获我们的阅读欲望。
至今还记得,吴淑玲老师课上的时候说,在他们上大学那个年代,每天早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站在田间野地里读《诗经》。听完也是内心深感愧疚,毕竟学了这个专业并没有因此变得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更别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毕业的时候,学生会统计了大学时有什么后悔的事情,于我而言,大概就是没有好好去过图书馆,认认真真读过几本书吧。
2
前几天收拾放在客厅的快递箱子,竟然从一个很沉的箱子里翻出来读研时候上课用的教材。虽然已经告别校园,但是离开学校就知道,人生的修行,除了积累社会经验,不断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我给自己定了计划,开始翻看这本偶然翻出来的课本,上面总结了很多汉语语法,很快我就打乱了计划,并不是因为看不下去,而是我上课要用到的,远超于现在每天要学习的。我一边备课,一边翻看着从前学过的内容,一边感慨当年怎么就没有好好学,不然也不至于现在脑袋空空。
被工作当中的紧迫感追逐,让我有了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在学校没好好学习,工作的时候还得重新拾起,真是现世报。
有句话说,当你开始的时候,就还不晚。但愿我现在的亡羊补牢,还不晚。
我在公众号上一直说,要读书,要读书,虽然自己读的书并不多,所思所想不够深刻,但我也勉强晒一下自己的书单,供选。
3
村上春树
读完《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大概是我对这位作家唯一的接触了。直到读了《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以下简称《国》),才知道,除了《挪》爱恨纠葛的自我成长,人到中年的现实精神空虚,也能轻易摧毁人的意志。
村上春树的文风简洁明快,擅长描写“孤独、空虚、救赎”等题材。个人拙见,他的作品强烈推荐阅读。摘了几句《国》里面我喜欢的话。
1.即使是你心爱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片你无法到达的森林
2.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3.永远不要同情自己
4.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5.痛苦的时候装出幸福样,这不是那么难做到的事
现在我在读《且听风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作品,坦白讲,第一遍完全没看懂,所以我开始了第二遍,竟然觉得有那么一丝丝理解了他的一丢丢想法。可能这也是读书的乐趣,虽然我总结不出高深的思想,但是总能,窥探到一点,属于我的,或者是本身就属于作者的意图吧。
4
《枪与玫瑰的使用方法》
这本书我是在某个两性情感平台看到推荐的,一时好奇买了一本,读的时候一边感叹学无止境的事实,一边不断被刷新三观,果然我还是太浅薄了。
强烈推荐给非单身人士,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亲密关系,也许对你和另一半的感情有促进作用哦!
单身人士,先找个对象再说吧。(手动微笑脸)
5
余华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从来没有觉得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有,那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痛苦不在于的内容,而是作者在里面提及了大量关于其它作者的生平及文学作品鉴赏,这趟“旅程”,更像是作者的随笔笔记,把阅读过后的所思所想进行整理,从“喝水一样”的阅读变成“品尝”,我相信作者一定是乐在其中的。
没有一个人的经历可以长过人生,没有一个人的阅读时间可以长过岁月,所以,知道自己的浅薄无知,不如就静下心来读书吧。
摘录两句我喜欢的句子。
1.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
2.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於是人们真以为一叶可以见秋了,而忘记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
希望屏幕那端的你,也可以沉下心来好好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