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74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74

“晁错变法易常……斩错东市”:政策核心——削藩:晁错主张削减诸侯封地(如削吴国会稽郡、楚国东海郡),防止诸侯坐大。争议:“不用制度”指其改革突破汉初“无为而治”传统,被批为“变古乱常”(《史记》)。结局:七国之乱爆发,景帝听信袁盎之言,杀晁错以平息诸侯之怒,然叛军未退(事见《汉书·晁错传》)。“斯亦谁杀之乎?”——潜台词:大夫以反问暗示晁错之死实为咎由自取——其激进政策激化矛盾,非景帝或他人之过。

辩论立场与历史语境——大夫身份:汉代“大夫”属光禄勋,掌议论、出使、辅政,多具法家务实倾向。此处代表中央集权派,借《春秋》伦理为削藩辩护。盐铁会议背景:汉昭帝时召开,大夫(桑弘羊派)与文学(儒生)辩论国策。本段以晁错为例,驳斥文学派“仁政缓削藩”主张,强调强权必要性。晁错评价分歧:大夫视角:忠臣为巩固皇权牺牲,其死源于诸侯贪婪与儒生迂腐。文学视角(前文用户提问中):晁错“均轻重,分其权”是为万世谋,忠汉而仇于诸侯非其罪(类比弦高救郑)。

关键概念释义——君亲无将:不可对君父生叛逆之心 ——《春秋公羊传》。迫蹙宗室:施压迫使皇室宗亲困窘——晁错削藩核心手段。蕃臣不附:诸侯(藩臣)不归附中央——反映汉初郡国并行制矛盾。东市:汉代长安行刑地,象征公开处决——晁错“衣朝衣斩东市”(《史记》)

此段浓缩了汉代皇权与诸侯的矛盾、儒法思想交锋。大夫以伦理包装政治诉求,揭示中央集权进程中改革者的高风险性——晁错悲剧本质是制度转型的牺牲品,其政策(如削藩)后被汉武帝“推恩令”以更策略化方式实现。

文学曰:“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是以孔子沐浴而朝,告之哀公。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杨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73 《盐铁论·晁错第八》的辩论揭示了西汉中央与诸侯的矛盾本质。晁错作为悲剧性改革者,其政策...
    海滨公园阅读 26评论 1 8
  •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58 思想脉络——大夫的“国家调控论”:引用汉文帝放任私铸导致吴王、邓通垄断的教训,强调“禁...
    海滨公园阅读 77评论 2 7
  •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65 思想交锋——治国理念:大夫持法家实用主义,认为政策需因势而变(“因势变以主四夷”),引...
    海滨公园阅读 89评论 1 7
  •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70 文学曰:“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
    海滨公园阅读 62评论 1 5
  •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59 盐铁论·禁耕第五 大夫曰:“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
    海滨公园阅读 82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