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春节回家时间最长的一次,除开东奔西走的日子,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支配。不过因为每年春节的日子里都免不了的阴雨天,加上懒散的长时间发作,在被窝里总会消耗掉大部分时间。
每每总会想着出去走走看看,却老是忘记自己的家其实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纵使没有那些闻名的名胜风景,出众的人文,也总有它那一份自然纯真。时间不停在走,慢慢转变模样的家。害怕一不留神,长时间熟悉的地方就会模糊记忆里的痕迹。养育自己的一方山水,其实也不敢断言自己对它有多么的了解,也希望自己的一知半解可以有查找的轨迹。
人口越来越多的小镇,不断新增的房屋,被拆除的漂亮的我喜欢的老式土房子。土木结构的旧时智慧,被生活渐渐富足的人们以钢筋水泥取代。被新式房屋包围着的老房子,孤立无缘的状态。
某一个雨已暂时停歇阴着的天,不需要撑着雨伞也没有需要做。正好抽出时间一个人在旧街慢腾腾晃悠。在桥头旧时港口位置的旧街,当时繁荣的产物,规整样式的房子,对立的一小片区域。两层的样式,高门大户的宽敞占地。两排屋子中的石板路,宽宽的路面,大方的石块带点雨痕水迹,水乡似的淡淡忧愁。冬暖夏凉的舒适,居住在内的愉即使没能亲身体验,只能看着也觉得无限美好,不愿意不断被人们拆毁的智慧。
已经过去的正月初十,复归安宁的小镇。石板路上又是一贯的安静,寥寥无几的行人。拿着相机的我还是在老人家的眼里显得突兀。慢慢走到旧街的上坡地,从稍高的地方看着我爱的土房子。没能走进这些比自己老家土房子更为大宽的房子的小小遗憾,从门口往里小窥的它们的模样。其实都是简单的排摆,因为有着时间厚重的积淀,总觉得特别漂亮。
虽然是大致一样规格,但是每户都有自己的一点不同特色。贴着不同字样的祈求幸福春联,漆着不同色彩的木门。小上坡上较小的两栋房子,木制在外的阳台的雅致,晾晒衣物的功用或是倚着栏杆看看远方。
门前的小石凳,饭后闲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话家长里短。
只有一朵花盛开的桃树。
小木窗关不住的向往。
一处墙面不知谁涂抹着的小人偶,可能是孩子的兴趣产物。
走出旧街后的街面只有三三俩俩的土房子,也有被闲置破败的老房。就同老人家所说的有人住着的土房子,因为有人气不会轻易倒塌。渐渐塌掉的多是被弃之不用的。
镇上唯一一家的影剧院,已经是重新装修了的状态。小时候所听过的鬼故事,多是发源于此,再加上石屋发散的阴影气息,自己一个人绝对不敢踏入的地方。闲散时间里的阴森黯淡。不过马戏,戏班来访小镇时,绝对人气的地方。拉着白布的免费电影,凭戏票入内的地方戏,不管是放映表演本身的吸引还是零食的魅力,一有活动就会来影剧院。虽然心里还有对影剧院不轻易改变的害怕。因为门票有时没法入内观看的马戏团表演,也会和小伙伴们在门前徘徊。
升学外出离开小镇后,影剧院就只有外出经过外围,没有再走进。
另一段的新街,已经被拆建的不成样子,只是粗粗地望了一眼,没有欲望再转悠一圈。
街两边分叉处的中心位置,那棵树还是郁郁葱葱。
土房子慢步调生活的诠释,有些许陈旧斑驳的墙面,不改的对于生活的热诚。小镇居民的安淡平常慢慢被时代改变。一批又一批外出的人们,带回的小镇曾经没有的一切,慢慢融入小镇的日常。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 X 城市专题征文 | 路过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建筑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