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7万字的小书,一个个的小故事,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无所不涉,如何积极开朗、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日趋内卷的社会,如何不被焦虑绑架?“钝感力”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钝”不是愚钝,是处事不惊,是大智若愚后的坦然,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作者渡边淳一,日本国民作家,此书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每个观点,读者对此书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很多人的感觉是“这也叫书!太小儿科了吧!”
在“得寸进尺的才能”一章,作者讲了这样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作者初为作家时,每次投稿受挫,都会得到一位酒吧妈妈桑的鼓励,然后获得勇气,最终在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取得如今的成就。
第二个,著名画家A先生,小学低年级时画画受到老师的表扬,信心大增,从此走入画坛,成就一生荣耀。
稍微有点阅历的读者,都会觉得这故事写的也太拙劣了,分明是离谱的小儿励志读物,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我小本子都准备好了,就给我看这个!
故事拙劣也就算了,有些观点也太偏激了,散发着浓浓的男权主义!
在“迟钝的五官”和“恋爱的能力”两章中,以女性的视角讲了两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作者最终给出的观点是:如果顿感一点,就不会发现(或在意)伴侣的婚外情,如果钝感一点就会对爱人更宽容,生活就能更加幸福。这不是掩耳盗铃式的假装幸福么,眼不见心不烦也得有个“正面”的前提吧。
至此,是不是就能判这本书的死刑了呢?别慌,接下来的几个故事可能会让你有所改观。
作者在“血液因此畅流”一章,从专业医学(作者为医学博士)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律神经如何影响人的心情和身体健康。为什么有些人在紧张的时候会频繁上厕所?适当的钝感力如何使人保持开朗、放松的心态,让血液循环更畅通,身体、心理更健康。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我有个朋友睡觉时对光特别敏感,路由器闪烁的提示灯都会影响他入睡,于是他睡觉前必须用盒子把路由器罩住。
如何做到“马上起床,迅速入睡”?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训练出来么?
人类和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一样,都是靠睡眠来补充体力 ,获得行动的力量,睡眠良好,也是一种真正的才能。
失眠的人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就越执念于想睡着,以至于对声音、光线特别敏感,然后就会变得烦躁,越烦躁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烦躁,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
在“睡眠良好的能人”一章,作者以当医生时的亲身经历证明“马上起床,迅速入睡”的本领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睡眠能力差的人,大都属于多思多虑那种类型。睡不着时,可以试着逆向思维,干脆告诉自己“睡不着就不睡了”。这样以来,虽然开始几次可能更难睡着了,不过重复几次之后,就能唤醒人关于睡眠的自然本能,最终改善睡眠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吃东西讲究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活更幸福了,身体似乎更孱弱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就算了,毕竟不去干体力劳动就行了。肠胃似乎因为吃得太好,也变得敏感了,稍微吃点凉的、辛辣的就上吐下泻。
在“肠胃顿感的男人”一章中,作者讲了他们一群人在旅馆里吃了腐败食物拉肚子的故事:当时十来个人都吃了食物,只有小A没事,因为小A成长于贫穷的家庭,贫民窟的脏乱环境,打小吃百家饭长大,锻炼出了他坚强的胃。
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讲他们年轻那会儿,每隔一段时间要开一次“忆苦思甜”大会,大伙一起体验吃糠咽菜的生活。不是说非要像老一辈一样矫枉过正,有时候,少一些精致,多一些杂食,未尝不是好事。
胃需要钝感,人与人的相处何尝不是呢。
多年前,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俩因牙膏是从管尾挤,还是随意位置挤的问题,最终闹到离婚的地步。
在“为了维系婚姻生活”一章中,作者讲了个大致相同的故事。究竟怎么挤牙膏,这种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为不管怎么争论,都是无法解决的。关键在于,在乎的人耿耿于怀,不在乎的人完全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争吵的最后难免落于那句名言“你不爱我了”。
我有个朋友,经常责怪他老婆停车时两边的空隙留的不一样宽,有一次甚至把他老婆气哭了。
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钝感力十分重要。当然,过于钝感也令人棘手,所以要钝感得恰到好处。从某一方面来看,结婚生活就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夫妻之间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出色的钝感力是背后的功臣。
在职场方面,优秀的钝感力尤为重要。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讲的是:一个叫切尔维亚科夫的公务员,在看戏的时候打了个喷嚏,唾沫溅到了一个将军头上。由于担心将军会记恨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道歉,其实将军早就忘了这件事,但是切尔维亚科夫总是过份解读将军的反应,最后活活把自己吓死了。
小说虽然极尽夸张,但是在工作中,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与同事意见不合时,尽量不要那么敏感,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更不要头脑一热就选择辞职,很多时候积极一些、乐观一些,生活会更加美好。
现在说回这本书,我想,必定有很多人在读完一两章之后,在一种被骗的愤怒中将它扔到角落。此时,渡边纯一会不会在窃笑:“我就知道这家伙,不会读完的!”
一点点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被套路的感觉。拙劣的小儿科故事,扭曲的婚姻观,一度让我想弃读,这似乎是作者设置的一重考验,当我越过障碍,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直至最后,掩卷沉思,忽然醍醐灌顶,这不是单纯的读一本书啊,这是一个关于钝感力的行为艺术!
我们太聪明了,聪明得有点自以为是,总以为凭借第一印象就能判断事物的优劣。所谓敏锐,有时候不见得是优良的品质,钝感一些,遇事不要急着下定论,时间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