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095个城市故事
空旷的庭院和红色小单车;
无人的街道和生锈的滑板;
简易游乐场和孤单的棒球棍……
这是一则45秒的公益广告。
在最后的字幕出现之前,
没有人猜得准它的主题。
画面里没有人物,
也没有台词。
直到最后两句字幕出现:
“If you can’t see,
it’s hard to play.”
(如果你看不见,就享受不到游戏的乐趣。)
这就是非洲失明儿童的日常。
安静、孤独又有点悲伤的画面,
在此刻,突然被赋予了意义。
这则呼吁关注非洲失明人群的广告,
来自一家全球性慈善组织:
国际奥比斯。
它成立于1982年,
这是个会飞的慈善组织,
因为他们有全球第一家飞机医院。
飞机上有必须的手术仪器、药品,
还能够自行发电,生产手术用的氧气。
这就是一个移动的眼科医院,
它会飞去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之间,
往往就是它航线记录重叠的地方。
有一个国家经常出现在救助名单上
——喀麦隆。
这里有18万人失明,
33万人视力受损。
2400万人口,
却只能共享仅有的73名眼科医生。
在这个国家,
医生少不是最大的问题,
患者自己拖延时间,
不把眼疾当回事,才是最大的问题。
患有眼疾的当地人
塞尔日,是一位兽医。
有一天,他骑摩托车遭遇了事故,
左眼眶骨骨折,
但他觉得只是骨头的问题。
慢慢地,眼里的图像都成了重影。
可一想到医院山高水远,
一想到还得花钱,
他又选择了忽略,
认为叠影会随着时间消失。
仅过了8个月,
塞尔日的左眼便彻底凹陷了。
只能放弃赖以谋生的工作。
因为作为一名四处奔走的兽医,
他再也开不了摩托车了。
在喀麦隆,有太多相似的情况,
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有人因贫困无法负担来回交通,
有人缺乏眼健康相关的知识,
有人甚至对手术有误解……
庆幸的是,飞行医院在这里降落了。
机舱里一个半小时的手术,
让这位兽医,
又可以重新给小动物们治病。
数不清的当地人,
在医院的帮助下重见光明。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医护人员,
很少能获得海外培训的机会,
各种费用令他们望而却步。
即便可以出国留学,
严格的海外执照制度,
又是一道坎。
没机会做完足够多的手术,
也就没资格成为医生。
而奥比斯开设飞行医院的初衷,
就是想改变这种状况,
希望将全球最新的眼科医疗技术,
传授给发展中国家。
这类具有教学性质的眼疾手术,
会在飞机上进行,用直播记录。
当地来受训的医师,
被邀请到前舱里,
通过宽屏电视屏幕,
不但可以看到主刀医生的操作,
还能在同声传译的帮助下随时提问。
为了模仿显微镜的视觉效果,
观摩手术时要佩戴3D眼镜,
就连仪器上的一点点反光,
也能一览无遗。
只为尽最大努力,
在它停留的有限的时间内,
让当地医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奥比斯不仅公开手术过程,
还会派志愿者医生到当地医院。
参照当地的需求和设备状况,
量身设计一到两周的教学课程,
提高当地医生治疗眼疾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插着翅膀的医院,
构造当然不一般。
飞机采用了模块化系统,
每个房间和房间旁的走道,
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组件。
这是为了方便拆除组装,
也方便飞机医院不断升级改造。
医院至今已更换过三架飞机,
但从来没有一架是崭新的,
都是由其他机构或私人捐赠。
他们先要做的,
便是改造原有的飞机结构,
这并不简单。
有的耗时甚至要六年之久,
所需的替换零件也越来越难取得,
而且所费不菲。
连照明,
都要依靠自主发电的老旧机身,
这个整天穿梭于蓝天的事业,
只源于一个美好愿景:
世界上8成的盲疾个案,
是可以防治和治疗的。
那么,就开始防盲救盲吧!
来自休斯敦的眼科医生,
大卫·佩顿找来一班人。
这些慈善家、飞行员和医生,
开始了独一无二的“救援活动”。
团队里这二十几个人员,
一年有超过300天,
要跟着这家插着翅膀的医院,
在国外执行任务。
他们穿梭于这颗星球上的各个角落,
如天使般带来光芒,
降落到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