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我在精英会员群里的第一天打卡,人总是要有点仪式感的。对于我的第一本拆书书籍是《定位》。产品即人,如何定位,销售自己呢?
同样的,在11月20日这一天,007不写就出局践行第100天,并开启熊猫书院优势计划的第二期。很幸运是用积分换取了入学资格。对于付费知识,如果没有心学习,一般价格都是没有用的,就好像第七章说的,对于普通产品定位低一些,很多人觉得是靠运气,买好买差不会太在意。
第一期的时候系统生成个人优势,不像一些网站,结果和预期的不一致,可以换一下选择的内容再测试两遍三遍。它只有一次机会,反而让人更尊重生成的结果。多的学习积分书院奖励了一本正在拆书的书籍《如何在爱中修行》,这种花时间花精力获得的奖励,会格外开心。
第二期的第一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 对心灵的认识和探索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里面讲到了心智,人生苦短,爱的时间有限,勇敢追求心智的成熟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精彩和意义。人生地图的绘制都是在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改变的。在心智成长的路途中,势必伴随着各种问题与痛苦,但其背后是非凡的价值,解脱人生重重苦难后会获得心智的成长,得到超越。全面自律是重要工具,懒惰可以说是万恶之源。逃避现实,甚至会限制你的自由。
不知道是刚刚碰巧,还是一切冥冥中安排好的,《定位》第一章也讲到了“心智”,让我对心智一词有了新的看法,普通的心智像欲滴的海绵,充满了信息,需要挤出一些混沌的,才能吸收充满新鲜灵气的仙水。想起之前一位心理咨询师的比喻,一个人犹如一杯水,想让水中不好的成分去除就要不断灌注优良成分,水杯里的水自然会溢出,虽不能保证哪一部分可以去除,但只要灌注的水是正气的就能保证水的质量即人的思维会比以往更积极。
一个人若不接受新鲜事物,就好似生活在了一间不通风的房间里,废气循环吸进吸出.....过了两天,再想,这两个心智是同一种意思呀,为什么当初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莫非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意味。
如何在客户的心智中占领自己的定位?
就像鱼缸里的水,不能一下子全部换掉,需要一部分一部分换新,否则鱼儿会极不适应......人们的心智也是如此,不过认知是可以颠覆的,你占领了新的定位,那是极好的。但在大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关联法”将自己和别的品牌挂钩,强调和别的品牌的不同之处,躲避对手的强势之处,利用其弱点打造自身的长处。
要获得好运,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查理芒格说过,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有些事向外索求,不如向内探寻。然后找到人生中的六匹马:
第一匹马是尽可能好的成长性行业
第二匹马是找到最精明、最出色、最有能耐的上司
第三匹马是朋友:定期与所有商界朋友保持联系
第四匹马是具有冲突的哪怕不完善的想法
第五匹马是信心,打开自己拥抱世界,总有一部分人会站在你的对立面,无视就好
第六匹马是自己:最好的骑师赢不了比赛。赢得比赛的通常是骑着最好的马的那位。给你自己找匹马骑,并且让它拼命地跑
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品牌(或产品或人)占领一个行业的头部,用头部的力量迅速扩大,取一个能够启动定位程序的、宽泛而不模棱两可的全名。“削减”定位,简洁有内容,不断强化品牌的最初概念,实时跟进调整。
在大浪淘沙的时光中,最后留下来的只会是那些拥有大格局、智慧头脑、长远目光的人。任何一样东西只有在对的环境下才会是正确的。生活中的废品,你把它归到正确的垃圾分类中,它就是正确的,它甚至能获得再循环的机会。任何东西都是变动的,就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适时调整自己品牌定位。
联结身体,臣服于情绪,定静自己的思想,觉察身份认同。外在的发型、服饰、朋友、外貌、工作、家庭财产,都是我们的内心以外的东西,都是我们的标签,需要从内而外的通透,内通才能外顺。既然要为自己长期定位,就要有长远的目光,以及随时能够应变的能力。我们可能有各不相同的实现财富自由的目的,但是财力必须向外获得,内心强烈的渴求,全世界都会以相同的频率来帮助你“心想事成”。
想明白自己的渴求,理顺该怎么做后自然就会有澎湃的热血指引着你行动。不断的重复与应用,让整个神经元推动着你的执行,你与整个身体是联结的!不用做得尽善尽美,承认自己是一个凡人,完善不是终点而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