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员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而代表着古代知识分子的官员的堕落是离不开皇权的集中和扩张的,在古代的权力体系中,如果皇权越来越集中,那么必然侵犯大臣、读书人的权力空间。
而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原来知识分子那种高风亮节、大义凛然的气节,那种对公共事务的直言进谏和愤世嫉俗的情怀也就没有了。
而失去了匡扶正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种精神信
条的读书人,也就转而只为自身的实际利益和功名利禄着想,从而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也就变成了“叫兽”。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我国明代读书人的终身追求。
可见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早已忘记了古圣先贤对于读书人的教诲,也忘记了读书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良知,一门心思只为考取功名,然后贩卖自己的才华给帝王家,以求得用,换财名,丢掉了原来知识分子那种不畏强权、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也更是丢掉了传统知识分子那种从道不从君、匡扶正义的气节。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呢?其实本质的原因在于皇权的扩张,皇权的扩张与知识分子的堕落是同步进行的,自秦到清的这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做是一个皇权逐步加强和扩张的过程,而与之同步进行的就是知识分子,文人士大夫的权力、地位、作用、还有心态的逐步变化。
古代由于各种原因,功名利禄之途全部被皇家垄断,大部分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就是做官,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读书人组成的官僚集团所掌握的权力那可是不一样,秦汉时期的官和隋唐时期就有显著的区别,隋唐时期的官和明清时期那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当皇权越来越扩张,那么读书人、士人的空间必然会受到挤压。
这种挤压通过历代王朝相权和臣权的演变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在西汉的时候宰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是真正的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当时的三公九卿制度可以说是以丞相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三公也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
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事务。
太尉虽然在名义上和丞相地位相当,但是太尉除了管理军事,其他层面不会干预丞相的事务,而御史大夫是作为辅助丞相而存在的,所以说西汉的这种架构使得相权变的非常大,行政和监察都在丞相的手中,所以能对皇权进行有效的制约。
而这种情况到了唐朝则有所变化,相权遭到了分散。首先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将原来丞相的权力分成了三个部门,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所谓六部也就是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书省负责发送最高指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审核完之后再交给尚书省进行执行,也就是唐代把丞相的权力分散成几个机关,这三个省的职权加在一起才相当于汉代的一个宰相。
而且监察权也和汉代不同了,汉代的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但是唐朝则单独设置了御史台来负责监察,使御史台成为单独的一个机构,也就是三省六部一台。这样就使得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而到了宋朝就这种趋势就开始加速了,当时也有三省六部,但是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面了,其他的两个省在皇宫外面。而且无论是地方行政还是中央系统,官僚组织相对于唐朝来说变的更加复杂,职权更加分散,权力趋于分散化,原来有复核权的门下省渐渐变得无关紧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削弱单个官职的权力,以达到权力归于皇帝的效果。
至于到了明清则更一发不可收拾,明清两代都是没有丞相的,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被废掉,只留一个中书舍人这个七品小官。所以原来的三省就只剩一个尚书省,但是原来代表尚书的最高长官尚书令,以及次一级的左右仆射也都被撤掉,由原来的六部分头负责,比如吏部有吏部尚书,户部有户部尚书,这就是所谓的六部尚书,这六部尚书互不隶属,级别相当。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臣权被进一步分散。
而与相权或臣权的削弱相对应的却是皇权的逐步扩张,终于到了明清两朝之后皇帝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一切都是皇上说了算。在清朝的时候甚至当奴才都成了一种光荣,一般的大臣是没资格给皇上当奴才的。
随着皇权的扩张,大臣的地位和呈现出来的样貌也有很大的变化,虽然每个时代都有趋名逐利的小人,但在汉唐时期还是有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还是有一些怀有从道不从君这种气节的君子,到了宋朝由于宋室实行君与臣共天下的主张,也涌现了很多不畏强权、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人。
比如北宋时期张载的横渠四句就是具体体现,又比如南宋时期陆游诗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样的诗句。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当官的都是读书人,而皇权的扩张还没达到极致的时候,皇帝和读书人相当于是共同治理天下,你皇帝说了算,我大臣也说了算。既然可以分享权力,那么这些读书人就会有与之对应的责任感。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明清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清时代的读书人那可是上赶着给皇上当奴才都怕赶不上啊,不光想给皇上当奴才,甚至还想给皇上的太监当奴才。
可见这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早已经丧失了之前的那种匡扶救市的责任感,这也很容易理解,当你一切权力都在皇上手中的时候,当皇权扩张到极致的时候,那一切就都你皇上负责就好了,那我们大臣还能做什么呢?做的不好还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再者皇帝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那么他所掌握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而皇帝也就能利用他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去控制官员。
而由于利出一孔,一切资源都被皇帝垄断,官员想要获得荣华富贵,也就只能给皇帝当奴才和卑躬屈膝了,知识分子也就只能通过讨皇帝的欢心来获得荣华富贵。整个知识分子阶层也就争相献媚邀宠。
所以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做了官,既然无法济世安民,那也就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不再过问任何公共事务,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海瑞出来也于大局无补,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于是整体的失去了济世安民的精神信仰,失去了良知,变得处事圆滑,变得攀权附贵。
所以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变成那个奴才样子最本质的还是皇权逐步扩张,侵犯到社会各个角落的结果。最终导致教授变为了“叫兽”。专家变成了“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