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开车大概一个小时便到了立仁曾经生活的村庄。
立仁将车速降下来,期待路旁可以遇到伴他成长的伙伴,可惜村口到家门口只有几只看到汽车后惊慌失措的小猫。村子里怎么连老年人都看不到了,延哲忍不住看向立仁。其实立仁也不清楚其中原因,可能是随儿女去了乌城吧,具体情况立仁也不确定。俩人下车将行李搬到已生出杂草的院落,延哲很难想象这是立仁他爸妈半生的心血,他们不允许院子里长出杂草,为了立仁和延哲回家方便特意找来工程队将大门口的土路修成水泥路,可惜俩人直到今天才回来。
俩人在家里大概安顿下来后立仁拉着延哲去村子里逛逛。你看到这四孔窑洞没,这是我二伯和我三伯家,他们现在都去了明都市区,基本很少回家,立仁对延哲介绍道。延哲应该是第一次见到窑洞,心里边还是充满好奇。在她的印象里窑洞是在山上打一个洞,最外边安装木窗户,但是眼前的窑洞都是在平地用石头垒置,顶部也是用石头垒一个拱,和想象的形式一样,只是材料差异很大,建造工艺也完全不同。立仁貌似看出了延哲心中的疑惑,给她解释道,以前的窑洞都是在山上打洞,因为我这边的山上基本都是胶泥土,土质很硬,很适合修建窑洞,但是这种窑洞遇到泥石流或者暴雨山体滑坡没有抵抗力,而且一般都远离水源与河流,生活出行方面都不太方便,后来慢慢就演化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样子。虽然加工材料不同,但是我们在石头窑洞的房顶又加了一米左右厚的土层,冬暖夏凉的效果一直延续。延哲听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立仁拉着延哲到了比他家高几米的一块台地,左边是一排看起来比较宏伟的窑洞,这是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驻地,后来生育率降低没多少学生,村里把学校改成了村委会;右边是一排窑洞带有很大的院落,那是我外婆家,我大舅和我二舅还有我外婆都在这个院子里,几代人的心血现在也慢慢荒芜。立仁的话语充满自豪,毕竟这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延哲看立仁的眼神有一点诧异,在毕业之后基本没有再看到立仁眼里的光,虽然有一点点失落,但是聊起村落里的过往他的眼里依旧熠熠生辉。
在村里转一圈天已经快黑了,立仁拉着延哲跑到家里的大门口,延哲满脸嫌弃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稳重。看到那边的晚霞没,层层叠叠的像是被烧红了一样,颜色最深的地方感觉都要着火了。延哲定睛看去,这个角度的夕阳确实是她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斑斓。我小的时候最喜欢每天下午做完作业搬个小板凳在这里看夕阳,之前这条路是我们村的主要道路,一天到晚好多人经过,好不热闹。立仁的话语间貌似有一个少年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构筑自己的世界,青涩亦有无以言表的美丽,就像漫漫人生路,终究不过是为了走向年少时建造的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