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那么的要好,可是后来,我们终于也像大多数一样一点一点失去联系。
成年人的社会里,变得熟悉不容易,但走向陌路是常态。
-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个片段,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成年人的社会里是怎样一步步不联系的。
方圆和季胜利是发小,住在同一个院子,而且还同一个班。
关系当然没的说。
可方圆的成绩比季胜利要好,当年高考方圆成功了考上了政法大学。
而发小季胜利却落榜复读一年,第二年他也考上了政法大学,却成了方圆的师弟。
只是虽然又在同一个大学里面,但毕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而且还复读了一年,就像方圆说的:他一个高四的学生,我们见面聊什么?
交流就少了,慢慢就疏远了。
后来,季胜利成了区长,而方圆却成了一个区···区的小科长,距离进一步拉远。
多少年后再见,礼仪性地握握手,甚至都忘了发小姓什么了。
你看,时间多无情,我们从无话不说的小伙伴好朋友,终于一步步失去联系,忘记姓名。
-2-
成年人的社会里,变得不联系是常态,一步步陌生是必然,即使曾经你们的关系再好。
我和我一个朋友也是。
我记得初中那会儿,我们睡同一张床,几乎的时候我们都还是睡同一个枕头,也算有过革命的友情吧。
只是后来,我考上了城里的重点高中,他上了一个普通的高中。
我们虽在同一个城市,但不同的学校,我们的交流就慢慢变少,直到最后不再有联系了。
后来的时间里,彼此都终于成了这个世界的隐形人,像消失了一样。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条微信,微信背后的人是他。
原来他和我院子里的一个小伙伴结婚了,只是婚后一年后通过这条微信才知道是他。
是啊,好奇妙!那个曾经同床共枕的朋友,最后成了自己的邻居。
然而,我们所有那些亲切的熟悉感觉也仅仅存在微信上,然后也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这份感情的余温就仅仅存在于那个当下时刻,过后我们还是一如往常。
我们找不回从前的那份真实,好像也不太需要了。
-3-
是啊,这好像是人长大后自然发生的一样,原来我们变成陌路,一步步不再联系都那么轻而易举和自然而然。
长大了,我们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去向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我们的生活再也不同于小时候的纯粹了。
小时候脸皮可厚了,每天跟着彼此,甩都甩不掉,长大后我们却很要面子,我们不会轻易主动。
对身边的人难得麻烦,所有的事情还是尽量自己解决吧,最怕麻烦的结果是我最近很忙,或者直接没有回信。
就这样,彼此之间交织网渐渐稀疏了,直到后来消失殆尽,我们也终于从陌生走到了陌生。
其实长大后我们更在乎感情,在乎朋友,因为越长大越孤独,但我们不会轻易去麻烦他们。
成年人的社会里哪怕是和人谈论某些公共事件,一旦观点不一致,那一点维持熟人社交的好感也没了。
成年人害怕得到,更害怕失去。
所以翻开那些曾经最要好的朋友的聊天页面,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三年前,也不足为奇了。
至少这样我们可以自我安慰我们自己:他还是那个我最要好的朋友。即使对方可能早就把我们删了。
-4-
长大后,我们活得越来越现实,也活得越来越虚伪。
我们对别人小心翼翼,却对自己自我安慰和催眠。
我们不再从前的纯碎,我们太多想法,好像自己活在自我的意想中一样,和外界慢慢产生一层隐形但效果无比明显的隔层。
我们把自己隔离起来,也把周边的人阻隔起来。
距离、方向、环境、旁人、尴尬、阶级、工资、时间、城市······似乎都是"凶手"!!!
我们其实都不想这样,我们都想还像从前一样,还多么希望从前的那份感情没有变质和降温。
还可以回到小时候那个院子里一起捉迷藏和弹弹珠,即使满身灰尘,至少心灵是纯的,想法是简单的。
至少我们是真实和开心的。
至少我们是在一起的。
只是多少年逝,物是人非。
但仍然希望我们可以记住和珍惜那些真实和要好,可以试着主动点,也多去麻烦点,我们真别走向陌路好不好。
我们怕主动怕麻烦别人,其实对方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双方都怕麻烦彼此,敌不动我不动,那结果就是慢慢陌生,变得不联系。
当然这其中很很多因素充当了阻隔剂,但只要我们真心愿意和付出,我们依然可以从前那么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