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读书多了,开始喜欢“序言”,有的书还有“后记”,也很好看。这都是书的外围,就叫“周边”吧。
“序”常常是作者交代自己为啥想写,也就是这本书诞生的因缘,或是因为一个愿望,或是因为一个心结,或者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梦。有时候作者也会介绍自己写作时的境况,这些都有助于理解后面的内容。
这些都是内容的背景,而背景其实决定着前景。
有些书的序言不是作者写的,而是请另外的人来写,挚友或者老师,这就更好看了。是另一个不同的角度。
“后记”,常写一些正文中放不下的东西,或是作者认为欠缺展开的部分,但没办法加进去,加进去会分散关注点,所以就在后记里注明。
有时候后记是很多年以后,再版时的心情。后记不是致谢,别混了,致谢是出于礼貌。
为啥要看“序言”和“后记”呢?因为这是思考中隐形的部分,是视线之外的底层逻辑,一本书的明线就是他写出来的东西,暗线则是他思考的东西,s作者的原则。
因为种种原因,事情无法明说。写了就无法出版,比如《西游记》暗线就是反抗,孙悟空大闹天宫。取经后变乖了吗?吴承恩没给答案,留待读者自己回答。
暗线要从更大的时空角度来看,一个作者不同阶段的几本书里,都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也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