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一登场就在打折区的裤子(下)
某一年开始,日本的一些杂志开始送包包 拖鞋等周边。刚开始还是很激动的,觉得用买一本杂志的钱就换来一个包,还贴了一些个潮牌,划算死了。翻来覆去几次之后,兴趣也就降低了,这种包包,日本杂志社一年要卖掉五千万只,每一只的成本其实是控制在10元人民币左右,即便是贴了名牌,但同款从来不会在该品牌的专卖店和网络店销售。正儿八经地贴牌,质量监督和制造由杂志社负责。在没谁买杂志的今天,就是直接买个打折包。如果这种质量的产品,甚至要高一级档次的产品,放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或者淘宝个人商家售卖,你看都不会看一眼,但是在杂志上裹上一层塑料纸之后,竟然会造成一直想抢购的冲动。心底知道这是一个包装好的便宜货,看到它摆到柜台上的时候,还是有拿下它的欲望的。仔细想想,人也差不多是这样包装的,一所二本大学毕业的小年轻,贴上和名人交流的小牌子,裹在PS好的标题照片下,放上有新闻认知度的信息平台,怎么看都是一个成功人士。想认识认识,聊聊天,谈谈资源。
拆开塑料包装纸之后,也不会觉得太吃亏。那种占便宜的体验已经享受到了。那个包包和杂志,形同看完电影之后的票根。是一个存在后的证据。扔掉也可以,找个地方放着也可以。基本上不会再用。
有没有想过,再找一层塑料纸,把它和杂志重新包装起来,看起来要值钱一些?
不少手办玩家,追求的就是包装没拆的效果。稍微被动过,身价都会跌掉一半。他们也不是炒作升级的目的,就是喜欢这么放着,平时拿在手里把玩的,都是顺手耐磨的型号,珍藏版,放着就好。这样的心态下,遇到个把不懂事的熊孩子,随意糟蹋,他们内心的痛楚无疑身处地狱。
看过一条收纳体验,说的是家里面一定要扔掉的十件玩意儿,其中一条是洗烫店在给你干洗完衣物之后,附赠的铁衣架,细细的薄薄的,的确可以重复理由,来挂几件T恤啥的,但放在衣柜里,把衣柜也显得廉价。还有一条是包装在遥控器外面的那一层套套,一些家庭就一直不拆厂家附赠的塑料纸,一些家庭还会去买专用的遥控器套套,追求一种电视机都旧透了遥控器还是新崭崭的效果。相当执着,你拆了还会和你翻脸。这几样东西,都有一个特征,说没用吧还真是有一点点用,为了这一点点用呢,整个家的颜值都被拖垮,正负效果这么一相加,等于是非常没用。
我有两种心态,一来在逛街的时候,在打折区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觉得可以接受啊,也能用得起来。这种占便宜的念头会强过自己生活中真的使用的计划。拿回家里,特别是拆掉包装后,整个气就泄了下来,就放在一边囤积,假装没发生过。等大扫除的时候,拿在手里,又觉得它似乎还是有一点用处的,权衡之下,又舍不得人。
生活就是这么一点点凌乱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