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文馆 来源‖搜文馆(ID:jianshuge)
跟朋友偶然谈论起了中岛哲也导演的《告白》。这部电影,曾代表日本电影冲刺奥斯卡,虽失败,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写这篇文章,最初的本意,只想安利这部电影,但是,突然发现,书更应该安利给大家。看完书再去看电影,会对这个故事有着更深的感触。
01
先讲讲这本书,书的名字,让人乍一看,会以为是部纯情的爱情故事,但翻开书籍内部,才发现,原来是复仇。整本书的故事情节主线很简单,就是一位母亲为自己女儿复仇的故事。
这本书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推理情节,里面的主线从一开始就比较清晰,那就是复仇。但是小说充满着悬疑感,书中需要自己去思考的事情很多,比如:两个男生做出那样行为的原因,森口又该如何复仇等等,这些情节的描写都将小说推向高潮。小说从复仇者、杀人者、杀人者家属、女同学等不同的角度展开,层层揭露事件的真相。
《告白》一共有六个短篇,森口悠子的《神职者》,北原美月的《殉教者》,下村直树母亲的《慈爱者》,下村直树的《求道者》,渡边修哉的《信奉者》,最后是森口悠子的《传道者》。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有些描写,让人觉着浑身一冷。渡边修哉内心对于一个生命的漠视、下村直树内心自卑扭曲的程度。在看书的过程中,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就一直没有下去过。
这本书里面刻画的人物、事件细节,运用的写作手法,很难想象这是凑佳苗的处女作。
看完整本书,人的感性情感会更偏向于森口的复仇(这是不对的,坚决的不能学!),因为对于青少年犯罪,法律还是会给与他们一定的保护。这样的结果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情感上是不能接受的。
《告白》曾被推崇为2009年不可不看的书籍,他们推崇的,一是这本书的描写深入人心,让人看着毛骨悚然;二是这本书探讨、讽刺的种种问题。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想起了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故事主线和表达出来的问题两本书很接近。
02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不止在日本,全世界各地的未成年法,都给与未成年犯人一定的保护,刑罚也比成年犯罪较轻。法律保障的是所有未成年人的权益,从这点出发,我们无法挑出法律本身的错误,但是这样的情况,对受害者家属,无疑是一场噩梦。
在众多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他们的手段甚至比成年人更加恶劣,但是获得的惩戒却如此之轻,我们在一次次的修改成年人法律的时候,是否也要思考下未成年法的修改?究竟什么样的惩戒力度是合适的?书中的孩子固然让人觉着愤怒,但是书籍衍生的问题,也值得去思考。
03
电影版本的《告白》几乎可以说很完整的还原了书中刻画的细节和人物,许多人可能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去看完一本书,那就去看下电影版本的《告白》吧。豆瓣评分8.7 的作品,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会让人失望。
电影中的部分情节,让人很直观的感受到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想法。书籍为何叫《告白》,看完思考下,每个人都会有个答案。我个人的答案是,书中一直脱离不了的情感主线就是“爱”,森口对女儿的爱、北原对渡边的信任、直树母亲的溺爱、渡边对母爱的渴望,这些罗列起来,全都可以用“爱”来表现。
这些爱,造就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命运和结局。没人说爱是不对的,相反,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就是“爱”。但是爱,也分什么样的爱。像《告白》中,下村直树母亲对直树的溺爱。直树所有观念的建立,可以说,都受到他母亲的影响。在森口上门去询问爱美事情的时候,里面有个画面,是直树母亲说了句“真可怜”,有意思的是,这句话不是说爱美可怜,而是说直树可怜。
04
这本书,还有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前段时间一直在热议的问题——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
渡边修哉,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不是很完整,渡边全部的想法就是得到母亲的认可,因此他对其他事,都不在乎。
下村直树,虽然家庭是完整的,但是他母亲带给他的影响,却是可怕的。从小到大,母亲对他的溺爱,让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凡这两个家庭的父母注重孩子的教育成长,两个少年也不会在正值青春的年纪,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最后落到那般地步。
今天在跟朋友聊这本书的时候,朋友说不管是看电影还是书,越看越觉着可怕,浑身发冷,那是从心底传出来的寒气。后来他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推荐电影版《告白》,因为对于忙碌的人们来说,空闲时间看场电影更适合他们。
我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绕了一圈,给大家极力推荐的还是电影版的《告白》。当然,有兴趣看书的朋友,也可以去买本实体书看看,会更有感觉。
内容讲述的电影可以点击免费资源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