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生病就是大病。读到这句话时,我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正在医生的建议下准备办理出院手续。默默地庆幸自己没有中此魔咒,感恩生活又教会了我许多。
入院五天,虽然不曾亲历生死边缘,却也因为目睹了那些被疾病折磨,痛不能言的病人现状,心有所感,情同己受。“医院真不是人能久待的地!”一位前来探望我的朋友貌似深有体会,不无感慨地说,“没病也能呆出病来。”
确实,即使是正常人,置身于一群病患,每日所见到的人不是体乏面倦整日卧床就是手挂吊瓶步履沉重。再不就是行色匆匆,来去无影的白衣天使了。虽是天使,却也难见他们的温柔。许是病人的情况令他们无比堪忧,也有可能是工作的劳累使得他们眉头紧锁。我实在是觉得他们好少开口,尤其不太与病人交流。
何况我还是一名等待确诊的病人。各种检查之后静候结果的过程中,孩子爸明显比我忐忑不安、心神惶恐得多。他好怕突如其来的变故,好怕我一下子就没有了。半夜醒来时总要摸摸我的额头,听见我的咳嗽便再也难以入眠,如此种种。
忧虑催人老。不良情绪其实比病魔更狠毒。它于无形中摧毁人的心志,于无声处打击人的毅力,多少人不是败给了真正的疾病,而是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忧中?
回家后的日子,持续了近半个多月的风雨依旧。五月便已悄然而至。不免遗憾没能领略到四月足够多的风景,错失了无限的大好春光。
“从明天起,日日晴好!想去哪走走?”孩子爸从昨天就开始查看未来几日的天气,带着兴奋的语气过来询问。
儿子捧着平板,低头琢磨着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在发问:“妈妈,你给我解释下老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凑过去一看,“利用假期体验田园风光,并做好记录,以便为下周写作做好准备。家长可以为孩子拍好照片或视频……”好用心的老师!才放假,就已经为孩子们考虑到了下周的学习。钦佩的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汗颜。
奇了怪了,儿子居然表示不理解!都说孩子智商随母亲,我到底是该质疑他的还是我的?“你的理解呢?”我反问他。“我就想知道老师是不是叫我们写作文?”他倒是言简意赅,直奔重点。“你看,这里说为写作做准备。”
他似乎又要把自己推进作业的陷阱,如果我回答“是的”。他接下来的反应肯定是“啊!那这次的作业又多了一样!”但我的关注点却在“体验”与“准备”这两个词语上。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老师明显意图昭然。“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愉快地过好这个假期。利用这几天去乡间走走,感受自然。心中若有感受就记录下来。”“哦!那我们真的要去乡下玩吗?”“当然啊!爸爸不是已经在准备了吗?有了真实的体验,下个单元的写作你就不会发愁了。”“好!明白了!”放下手机,他开始写作业。
一夜过后,难得在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中醒来,抬眼看,窗外果然一片明亮——天晴了。很是纳闷怎么会有鸟叫,它们从哪里飞来的?又栖身在哪个角落?莫非,是我的幻听?又听了一会,终于确定这声音不是人类的闹铃或者手机来电。真的是——鸟在叫!真好,住在高楼,我还能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
“老妈,快起床,我们要出发啦!”更动听的声音打断了先前的美妙。“来了!”我一边应着,跃身而起,跳下床。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感谢上苍,健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