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人类寻求高效认识世界的一种简化方式。”-------苏杰
下面是读了《人人2.0》对产品分类做的一个整理总结,主要从八个维度对进行分类:
一、用户关系角度
1、单点:只要一个用户使用,就能产生完整的用户价值。(计算器)
优点:启动简单
缺点:没法形成网络效应,用户的转移成本低
2、单边:需要一群人同时使用。(电话)
特点:用户越多,每个用户的价值越大,就有了网络效应,可以把用户都吸引过来。
3、多边:平台级产品,需要几群不同的人一起使用才能产生价值。(知乎)
特点:惯性大,壁垒高,易出现垄断巨头。
二、用户需求角度
1、工具:解决“单点”问题,“用完即走”。计算器,词典,解压软件等。
特点:用户粘性抵,要引导鼓励用户留下用户信息,创造用户关系,以便生成用户画像,渐渐的从工具变为一个社区。需要先把流量做起来,再去抓住用户。
2、内容: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若用户想打发时间,那么“可打发时间”也算一种价值。
特点:表现为单向和中心化的信息传递,由供应方产生内容,提供给用户消费,是自上而下的(即PGC,还有一种是用户产生内容,即UGC,它是非中心化,自下而上,社区属性更强)
3、社交:用户与用户互相玩,彼此吸引并建立关系,最终因此而停留下来。
特点:去中心化,需要一大批用户,用户粘性高但离钱比较远。
4、交易:线上的交易,就是电商和O2O概念下的各种收费服务。
5、平台:同时满足多种角色的产品形态。平台的竞争优势在于平台的各种用户角色在平台上的内容、关系的沉淀。
6、游戏:可大可小,一切皆可包容,是真实世界的副本。
常见的产品发展路径:从一个小工具单点启动,快速获取用户,然后让用户彼此吸引,留下个人信息和用户关系,转社交,黏住他们;或者从内容转社交,建立互动探讨的机制;接着设法转交易,给他们卖一些符合调性的东西;继而引入多方合作,成为平台......
三、用户类型角度(最常见的分类维度2B和2C)
区别:
2B产品:“协同”。企业使用,一般是满足工作需求一群人使用,侧重目的与结果,重商业价值。
2C产品:“分享”。个人使用,一个人就可以使用,侧重过程与感受,注重用户体验。
作为这两种类型产品的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对于2B产品经理,考虑如何让用户通过使用你提供的的软件为她们的业务提供更多的价值,买方和用户通常是不同的人物角色,主要关注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情感诉求。而2C则考虑如何让用户爱上你的产品,更加关注建立一个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产品。B端和C端的产品还有很多区别,需要深入去探讨。
四、产品形态角度
BS结构、CS结构、硬结合、大实体
这四种形式的总体规律是,前面的轻,做起来快,迭代周期短,试错成本低,质量要求不那么高,有问题容易改正,相应的进入壁垒也就比较低。
1、 用Native(Client模式)的情况:偏交互、已经稳定、访问硬件、核心功能、变化少
2、用Web(Browser模式)的情况:偏浏览、试错中、信息展示、周边辅助、经常变
两种可以混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
笔者做这些分类的目的是帮助产品经理们给自己定位,以便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读完,我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的职业定位,综合各方面能力及兴趣,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做C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