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学习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正常来说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途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学生时代的课堂       2.看书          3.听讲座

我们来看下这几种方式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时代的课堂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分数决定了一切,所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学期内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点以应对升学考试。老师集中在课堂讲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然后面对考试的检测,你可能印象很深的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明明学过的知识却想不起来。为什么?课堂上你掌握的知识只是短期记忆,对于长期记忆来说用处不大,这就是为什么你毕业后几年发现你学习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看书,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却再书本合上之后忘的也差不多了。于是反复的看,不停的划线做笔记,先不说笔记你是否会看,你能记住的知识也是很少,或者记忆的和模糊,感觉自己掌握了,实际上却很少。这就是看书和效率低,看了就忘。

听讲座,讲座期间获取你会收到一些启发,也学会了一些知识点,但是几个月之后,你再想想记住了多少。

为什么很多当时触发了我们感受的知识却在一段时间后就彻底的给忘记了呢?或者说你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手是你掌握的,哪些又是你不知道的。

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我们学习遗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学的还是太轻松了,只有痛苦点的学习才能带来持久的记忆。你以为书上写写画画甚至做笔记就可以记住知识嘛?错了,这都是你错误的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只是短期记忆痕迹,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彻底忘记。那么现在的问题点貌似已经很明确了,学习最大的难点是不能做到长期的记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长期的记忆呢?

我给大家总结了三点:

1间断性的检索     2多样化的练习     3学习中穿插不同的内容

这三点看上去有点难,但是对于长期记忆来说却有很大的帮助。

先来看第1点:间断性的检索,检索的意思就是检查和搜索,就是在学习完之后对自己的一个检测,你能想起来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和你的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想起来的知识才是你真正记住的,但是那些想不起来的才是你薄弱的地方你就得加强你了,这种检索可以很好的测试你的掌握情况。和以往的知识建立联系是再加固知识并内化的一个过程,因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什么说要间断性的检索呢?因为你短期检索的话还是会造成一个错误的认知,短期记忆误导了你以为掌握了,而间断性的刚好可以产生一些遗忘,你得费力气去把遗忘的那些内容给搜索出来,这看上去很费劲也很有挫败感,但是你检索出来的就可以加固你的记忆,才能带来持久的记忆。

多样化的练习,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练习你掌握的知识。为什么学校的考试会从以不同的方式出题去考察你的知识点,其实就是看你有没有从根本上去深刻理解知识点,道理是一样的,你用一个角度去练习知识,那么换个思路换个方式可能你就不知道问题的所在,你不知道再问什么,自然不知道如何解答。整个过程实际上是锻炼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为什么学习中要穿插不同的内容呢?正常来说不都是要专注一个知识反复的练习去掌握嘛?研究发现,短时间专注确实对结果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对长期来说,并不如穿插内容来学习效果来的好。因为再你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时候,突然插入一个新的东西,这时候就会启动大脑的归纳系统,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归类,整个过程会练就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归类整理.现实生活中你经常会再做一件事的时候被打断,去执行另外一件事,这很正常,如果你接受了这种常态,并在大脑中去进行归纳,那你就能很好的去适应工作和生活。而且这种穿插内容对于刚才说的检索难度会更大,你检索的会很痛苦,不过却对你长期记忆来说更持久有效。

所以学习你感觉轻松的话,那你就不能掌握长期的知识记忆。你学的没有那么轻松的话,那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