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景,静静竖立在地平线上,远远望见,仿佛童话世界一般,那一刻便注定你不能忘记:这就是风车,荷兰的风车。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风车就是飞翔的荷兰人灵魂的象征。在这次行程中,舍弃了人工痕迹浓重的Zaanse Schans风车村,而特意安排了一天到自然原始的Kinderdijk(小孩堤防)。
小孩堤防,距离鹿特丹16公里,据说在15世纪发生大洪水时,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孩漂到了这里,因此成就了小孩堤防的大名。这里视野广阔,相比于商业化的风车村,更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样貌,随手拍一张就是绝佳的明信片。虽然经过了近300年的岁月,这些古老的风车已经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但它们依然是这个国家的标志。
这天睡了个大懒觉,起来后在鹿特丹市内又逛了逛,在集市买了些小东西。中午时分来到码头,登上帅气的90路水上巴士前往小孩堤防。水上巴士是鹿特丹的一大特色,极大的便利了鹿特丹和周边城市的联系。
乘风破浪一小时后,从小孩堤防的停靠点下船。一路走过去,风真的很大,还好沿路的风景很美,随便一处民居都有海子笔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漂亮到让人想放弃掉所有来这里终老。
也许是天气的原因,这里游人不多,一条窄窄的运河宁静的流过,大片肥美的牧场中间便是十九座巨大的风车。感觉有点粗犷,有点脏,但是非常有味道。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真正风车的模样,而不是一个仅仅用来观赏的风车。
沿着运河旁的小径慢慢地骑着车,看着巨大的帆布叶片有节奏的一次次在空中画出美丽的圆弧,我的心被一点一点的陶醉着。微风拂过,驮着鸭宝宝的野鸭夫妇悠闲的在细波荡样的运河里游着,草丛中若隐若现成群的奶牛更是无忧无虑的啃着牧草。不知不觉陷入安详快乐的氛围,没有震憾,没有浪漫。稻香非常适合这种感觉。词穷的时候形容起来就叫做,舒服。
到了运河深处,我们将自行车停在桥头,让身体尽量放松地靠在栏杆,看着夕阳一点点将自己与风车的影子拉长。时间一下变得很慢很慢,伸出手去,似乎就能摸到光阴的影子。
看不出任何工业进化的痕迹,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谐,这样的景象太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的荷兰乡野。或许,上辈子的我们就是这里的一对快乐农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守着自己的那一份小确幸。
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一座对游人开放的风车前,原来这还是座风车博物馆,收藏并展示着有关工业风车的运转及详细的历史资料。
风车内部的装饰很温馨,在高高的空间中划分成为了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一至两个房间,起居室、卧室、书房。。。由于风的变化无常,整座风车的内部充斥着时断时续,时紧时慢的机械运作声,全部木质的结构看起来结实而稳固。小心的爬上一阶阶几乎与地面垂直的木梯,风车内部的全套动力装置便呈现眼前。
自从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后,因为荷兰的平坦、多风,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发展为加工大麦,制造纸张,从各种油料作物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尽管用途多多,人们还是更愿意记住从前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许久以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荷兰的风景,总能看到地平线上竖立的风车。风车是是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文化的传承与张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风车是荷兰的“国家商标”。
荷兰的天气变得很快,刚才还是阴云密布大雨瓢泼,等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孩堤防时,阳光已经洒满大地。风从耳边吹过,暮然回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忽然涌上心头——“待到春风吹起时,才觉风景旧曾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