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刘若英 《最好的未来》
◆1◆
因为丢了手机,男孩被母亲打死的新闻出现在各大头条。
1月5日,江苏泰兴黄桥9岁男孩明明,独自出门玩,一不小心弄丢了和母亲联系用的手机。
寻找多时无果,明明坐在雪地里绝望的大哭。
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家。
母亲盛怒之下,用胶布将他的手脚、身体捆绑起来,让他动弹不得,无法反抗。
母亲用木棍殴打明明,从傍晚6点直到深夜11点,打了歇歇了打,期间只喂了几口水。
深夜,母亲把明明抱到孩子自己的房间,明明说了一句:“妈妈,我不想看到你。”妈妈一气之下回到自己房间,然后睡着了。
6日一大早,明明只穿着单薄的秋衣秋裤趴在房间冰凉的地板上,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120接到电话赶到时,明明已经死亡,孩子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头上、脸上都是伤,双手双臂青紫发肿,屁股以及双腿脚更是惨不忍睹。
小区邻居邻居听到噩耗,纷纷落泪,同时表示,可怜的明明解脱了。
根据邻居们的描述,明明是个懂事的孩子,非常有礼貌,人聪明,学习也不错,不让别人说他妈妈的不好。
平时就他和妈妈两个人在家,他的妈妈对人客客气气,偏偏对孩子易燃易爆,经常打明明。
“下手狠,每次明明挨打,我们的心都揪着。”邻居们说。
“明明丢了手机,确实让我很生气,再加上他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动手打了,用木棍。”明明的妈妈被抓后如是说。
明明的妈妈还说,明明的爸爸长年不回家,不给一分钱生活费,明明十分依赖她,经常说一个人在家害怕,妈妈能不能不上班陪他;不上班怎么有收入,没有收入生活怎么办?
她对虐打孩子的事实供认不讳,用胶布将孩子绑牢后,从傍晚6点打到深夜11点,打了歇歇了打,大概打了5次。
8号,雪化了,明明的手机找到了,可是明明却永远地离开了。
◆2◆
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所有提名作品里,《房间》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部。虽然它最后没有拿下最佳影片头衔,但是女主的扮演者布丽·拉尔森摘得了那一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房间》是一部关于爱与自由的作品,讲述了女孩乔伊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之后被其囚禁在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之久。
在此期间,乔伊遭到强奸,并怀孕生下了儿子杰克,母子俩依靠着老尼克时不时提供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艰难度日。
杰克自出生后,他的世界只有这个房间的大小,接触最多的人就只有陪伴在身边的母亲,以及那个偶尔会出现的男人。
尽管如此,乔伊竭尽全力为儿子创造一个安全而无忧的成长环境,和他一起玩游戏,一起做蛋糕,将原本地狱般的空间变成了伊甸园。
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杰克的全部世界,他把里面的一切物品都当成朋友,和它们说早安,内心干净得让人不禁想哭。
直到杰克5岁生日过后,乔伊决定告诉他真相,并策划带着他逃离这个牢笼,去接触外面更加广阔而真实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房间》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于母子俩如何重获自由,而是作为母亲的乔伊在整个自己绝望的过程里努力守护儿子童真的心灵,保留住他对这个世界的期待和憧憬。
◆3◆
这是两个境遇不同,但一样悲苦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一个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一个则让孩子成了自己的支撑和希望,最后孩子把自己拉出了绝望的深渊。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父母,在生气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孩子发火。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负情绪,给自己的孩子少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我认为,当愤怒来临时,你先告诉自己,等一下,也可以跟孩子说:“我太生气了,压不住的愤怒。”就不要再面对孩子了,冲到厕所里或者稍微离孩子远点的地方转一下注意力。
儿童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1. 家庭中父母越是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的情绪发展就越好,而且各项身心指标都很好;
2. 父母经常性的表达自己消极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 父母如果能合理、适当的表达自己伤心、悲痛的情绪,反而会增加孩子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
幼年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专家认为,这段时间,如果孩子不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得到充分的安全感,他的心理状态就可能发生不良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使他对社会、对他人,包括对自己都充满着不信任。所以作为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时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自己的和家人的情绪都需要同等的关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情绪需要我们的悉心管理。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