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在性格测试里,有一道题:遇到情绪不好时(痛苦、兴奋或其他),是必须发泄完才可以缓解还是寻找根源尽快找到疏导的方法。
我选择了第一种,而事实确实也是第一种。
总觉得好的不好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出口,高兴了表达快乐,手舞足蹈,整个人神采飞扬。如果遇到痛苦或其他消极情绪,便更要找个理由去放飞,比如逛街,比如找朋友倾诉,比如回家睡一觉,对,没有暴饮暴食的习惯。
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发现,情绪的背后蕴藏着太多因果。自己在精神上一直停留在转圈的状态,有不好的情绪出现,放飞,好了,看似回归平静,但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内心再次坠入怪圈,如此恶性循环。
发现不对的时候立刻寻找原因,发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恐怕是今天当中最深刻的理解。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写到:痛苦+反思=进步。简单的公式,却藏着着深刻的道理。
是啊,用发泄来解决痛苦本身,不究其因,恐怕对自己遭受的痛苦太过放纵!
直面你的问题、错误和弱点导致的痛苦现实,会大幅提高你的效率。
当从同一事件导致的痛苦中反思其原因结果而求得解决方法时,便会在下一次发生同样的事时有更好的应对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让其影响情绪。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意义便在于我真正认识到“堑”对自己存在的深刻意义。
不发泄,不抱怨,寻找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让痛苦更加有价值,突然感恩以前所有遇到的困难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