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从刘家琨的“低技策略”想开去
自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以来,建筑以一种有别于之前建筑定义的表现方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建筑的形式上的束缚。在那个工业化席卷全球的时代,现代主义建筑也随之传播开来。人们在采用现代化的材料和几何化的外形重新定义的建筑潮流的同时也似乎忘却了原有属于每个地区的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特色”建筑。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今的建筑师在经历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洗礼之后似乎又重新开始审视地域本土的那些“不可舍弃的东西”。
一、地域建筑
说到地域建筑,首先需要明确地域建筑的定义。就我个人看来,所谓的“地域建筑”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当国人和外国人讲起地域建筑时,国别是地域的区分点;当国人相互讲起地域建筑时,自己家乡又成为了地域的区分点;当长者和后辈讲起地域建筑时,时间所限定的“那个时候的建筑”又成为了地域的区分点。因此地域性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地域性是指使用了当地独特的材料?是指使用了当地被广泛采用的建筑手法?是指采用自古流传下来的建筑制式?亦或是指蕴含了当地的人文精神和信仰?
私以为,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地域性建筑应该是一个伫立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它需要基于一个客观的自然环境和一个相对主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它不应该拘泥于自古流传下来的生硬的形式,而是应该以一种新的符号、新的语言富有生命力地表达着人与社会的变迁。
二、刘家琨与低技策略
低技策略是刘家琨作为一名独立建筑师在国内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思想,它是某种程度上的乡土风格的宣言,也是一种面对现实建造条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无论是来自民间的设计智慧、平民式的建筑话语,还是对传统乡土建筑原型的升华,这些丰富质朴、旺盛生长的原则,都可以成为建筑表达的有力出发点和倚重的建筑美学依据。
2.1低技态度
低技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可持续的建筑观,指工序简单、低能耗、更接近于粗放式手工操作的技术。一般适用于远离城市的、经济和交通受限的、单体规模不大的或不以表现高技术成就为目的的项目上。“低技”是否反映着某种建筑美学诉求?对于建筑美学,通常是见仁见智,无统一的判断标准。然而,低技策略指导下的建筑大多会采用当地材料、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的空间与建构形式以及与地形地势相呼应的建筑群组布局。所有这些策略会以色彩、质感、尺度、形体、比例与层次等感知因素参与到构筑场所气质与氛围的过程中,从而在场所意义层面,依靠人工与自然的模糊界限,带给人以和谐的感觉或者构成知觉体验的关联事实(如方向感、认同感、安全感等)。这正是低技态度自然呈现的结果。
2.2低技策略
低技策略在建筑设计的概念上契合了地域建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上的适应性。融入当时时间与空间节点的需求。具体表现在:(1)材料的选取上,取用简单易得、廉价、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的地方材料;(2)材料的施工上,使用纯粹的传统手工工艺或者结合现代材料的组合工艺。以上两种对于材料的处理使得建筑以一种融入当时当地的“谦卑”的姿势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粗放却不简陋,夺目却不刺眼。蕴含了人文精神与信仰的特性能够让建筑历久弥新,值得反复回味。
2.3低技实践
我们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一窥低技策略的实际应用。
建筑概念上的低技策略:
西村·贝森大院意图跨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造一种将运动休 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有机融合的本土生活集群空间,满足多元化的现实需求,成为持续激发社区活力的城市起搏器 。
建筑设计出发点的低技策略:
1.功能的实用
2.结构的经济
3.构造的合理
4.材料的质朴
建筑布局上的低技策略:
建筑沿周边围合布局,没有过高的体量造成突兀,形成一个盆地,聚拢人气。以抱合姿态将自己的土地资源从周围的城市环境中界定出来,形成独特场域。
建筑材料选取上的低技策略:
将用于基本填充的煤矸砖作为清水外墙
多孔砖孔朝侧面用于展廊墙面,便于展品固定
以当地常见的手工竹胶板作为模板,赋予清水混凝土独特的质感,使建筑与本土自然元素建立抽象联系。
断砖加工方式使再生砖的内部骨料得以暴露,成为独特的材料表现。
三、低技策略的阻碍
刘家琨在1997年便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低技策略的基本概念,在建筑师的行业中也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但是在“以低造价和低技术手段营造高度的艺术品质,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上却困难重重。私以为,为了建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域建筑,建筑师必须以最大的热忱来审视这片土地,将自身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正如同安藤忠雄在设计山之教堂时在待建造的土地上打坐,感受这片土地一样,只有以最大的爱悯来对待,才能找到这个平衡点。刘家琨在一次访谈中也曾提到,拥有认知缺陷和被利益驱使的建筑师会被蒙蔽了双眼,从而使“低技策略”成为粗放设计的借口。简约而不简单,力求平衡点才是一名合格建筑师该有的素养。
四、总结
世纪初至今的一百年,是建筑学蓬勃发展的一百年。人们在经历了这一百年的变革后又开始回头重新审视建筑原有的样子。“低技策略”的提出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地域建筑的创作点亮了一盏明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低技策略所反映的地域性建筑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性体现的一个侧面,人们又一次回归了本土立场,而这也是一种经过时间洗礼的理性语言所发出的对于新时代的坚定呐喊。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