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影响,幼儿园一直没有开学,老婆没得班上,女儿没得学开,于是老婆孩子就一直待老家农村了。这样,我也就自上班至今,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单身”生活。
这段时间,下班和周末百无聊赖,看了大约半个多月的书,《唐诗宋词三百首》《笑林广记》,看得也是唐诗宋词各种哀怨、负面情绪,笑林广记有点生气但也稀疏平常、刺激不够;听了半个多月的音乐,流行和古典,也是闲闷的心情无法完全消解。于是,想起看电影,看了几部优秀的电影,《灿烂人生》《心灵捕手》《风月俏佳人》《富贵列车》等,然而电影终究还是觉得贴近生活的太少,且国产的新电影大多真是不知所云,而老电影没看过、又能在网络电视平台上找到的真是比寻宝还难;近来国外电影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但是网络电视平台上上线的也少,况且看着国外电影,总感觉少那么点生活的意思。
就这样,突然又想起来了干脆看看电视剧吧。我总是有种感觉,不知是不是错觉,中国人民似乎更愿意看电视剧,且中国的电视剧也一直比电影更加的流行、更加的火热。这不知道是各自在技术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还是受众接受程度、欣赏水平的差异,又亦或是更深层面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制度上的问题等等?这个我真是无从所知。总之,从这段时间看电视剧的体会来看,我的感觉是中国电视剧的生活化和娱乐化比电影来的更加的自然,更加的易于接受,更加的能够 让人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以至于这段时间看完一些电视剧之后,我真是久久不能自拔。
由于电视剧的篇幅比电影肯定是更长的,所以这半个月来也没有看多少部电视剧,看的第一部是《如果可以这样爱》,为什么会看这部剧?主要是因为在抖音平台上刷到一个有意思的剧情短视频,讲的是女主角把她死后的老公葬在了出轨对象的旁边,而这个出轨对象的老公则是男主角,恰好祭拜的时候两个人又撞到了一起,闹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当然,既然是短视频,那么后续的故事肯定也就是吊胃口,自己去搜剧看吧。于是我就这样开启了这半个月的看剧时光。
这部剧的男主角佟大为我是认识的,女主角刘诗诗我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对于佟大为,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幸运的人,第一次认识他是上大学时候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又看了《玉观音》,我认为这才是他真正的成名作,也是真正可以拿得出手的被人铭记的作品,后面的任何一个杨瑞都替代不了;为什么说他幸运,首先对于演员而言佟大为长得并不算帅的那一拨,其次对于演技而言他也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他能够一直走到今天且拥有自己有分量的作品,这真是很幸运的,当然也有异于常人的努力。对于刘诗诗,我只是从娱乐新闻上看到她和吴奇隆结婚而知道了这个名字,除了这部《如果可以这样爱》,我也没有看过她其他作品,当然通过这部剧我也觉得她是个颜值和演技都挺好的演员,只是缺少一些个性,无法让人真正的想要去探索。
回归到这部剧本身,这是一部纯粹娱乐和给无聊的人们体验感情刺激的戏,看过能够让人感情波动几天,过后不过尔尔。不过,对于一件商品而言,它是成功的,大家都赚钱了,观众也受到了刺激,皆大欢喜,不过多赘述。
后来,带着这种看剧的热劲头,我又看了一部剧,《大好时光》,是胡歌和王晓晨主演的。同样,这部剧的男主角我也是比较熟悉,区别在于我没有看过他的剧,无从有更多的评论;女主角我是认识的,只是那种平平常常的认识而已,是之前家人看《我的体育老师》的时候,跟着时不时看了一些而已。但是,这部剧是好剧,演员也都是好演员。首先,从剧本身而言,故事和诸多情结带有娱乐性和迎合市场需求的特性,不过好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程度的生活特性和对于真善美的体现,是一部传递正面价值、积极精神面的剧,袁浩与茅小春终于确定关系并将茅小春带回家见家长的那段,看得我喜不自禁、开怀大笑,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圆满啊!这是外国剧所不具备的。可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篇幅需要,剧情后来仍旧还有些起伏,但是终归是一部圆满的剧。其次,从演员的角度而言,演员们都是好演员,胡歌的演技可以说是明明可以用长相吃饭但偏偏要靠演技,整部戏没有让人感觉是戏蹭演员或是演员蹭戏,谁也没有想要依赖谁获得额外的名利,水到渠成、自然天成;女主角王晓晨也是,不同之处在于,她这次给了我惊喜,由于《我的体育老师》和一些娱乐媒体的关系,以及我认识她的时间晚于这部戏,我一度认为她就是那种装嫩傍大叔的戏路,但是这次偶然让我对她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就这部戏而言,让我认识到她是一个实力演员,一个不是靠娱乐取胜的好演员。
带着这种对“好演员”的探索喜好,我又搜索王晓晨主演的其他电视剧看了,就像当初看邓超的剧一样——可惜的是他实在过度娱乐了,后来真是了然无趣。接下来看的王晓晨演的电视剧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老酒馆》《还没爱够》《丑角爸爸》,用了两个周末加一个星期的工作日晚上的时间。
《老酒馆》不是王晓晨的女主角,无过多言语评论,对戏中的其他一帮老演员说得人太多了,我无话可说,但是对这部剧而言给我的感觉是“可惜”,为什么呢?主要在于一部年代戏、主旋律戏,故事格局不够大,故事情节起伏落差小,最失败之处在于开头的故弄玄虚显得如此刻意但又毫无吸引力,故事中间的复仇理由是小家子个人恩怨而复仇过程又过于浓重的凸显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这部戏总归就是故事格局太小对不起剧的宏大定位和演员的豪华阵容,结果看下来,自然是各种尴尬和不适应。不过王晓晨演小晴天这种淘气小女孩的各种撒泼、打闹还是有一点乐趣可言。
后面一部是《还没爱够》。这部剧男主角是韩庚,我认为他的表演是不及格的,全剧下来人物没有过多的起伏落差,就算是最低谷的情节下人物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一个演员没能通过人物塑造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是失败的;王晓晨在这部剧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出彩,只能说是正常水平线,人物该开心的时候开心、该伤心的时候伤心,按照套路走,格式化表演而已。当然,这部剧不过是一件商品,及格卖出去了就可以了,什么反映当下年轻人的恐婚问题,这都是电视剧的故事工具和宣传手法而已,不足为道。
最后这部《丑角爸爸》是我应该记住的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它讲的是一个经历情感挫折、家庭分离的父亲如何爱女儿、保护女儿、培养教育女儿的故事,一个演绎京剧丑角的演员如何演戏、做人、保护和传承戏剧文化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戏剧团里的人情琐事、喜怒哀乐,讲的是戏剧文化经历改革开放过程的风雨演变;整个故事也可以用简单两个字来总结:传承,父亲培养女儿的戏曲技艺是传承,父亲教育女儿做人演戏是传承,一个老人坚守戏曲传统不媚世俗是传承,一群年轻人经历酸甜苦辣、爱恨纠缠后仍旧还在从事戏曲行业是传承。总之,这部剧的故事就是剧、剧就是故事,演员就是故事就是剧、剧和故事也是演员,全部都合而为一、浑然天成。一部优秀的电视机。
对我而言,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或电影还要具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配乐,这个配乐不是简单的旋律好听,还要对故事情节有所推动,对剧中故事感情有所助益甚至延伸。《丑角爸爸》这部剧的配乐做到了这些,它让我又有了想要去寻找原声音乐资源的冲动,这是一种失去了好久的冲动,上一次寻找电视剧原声音乐资源还是《玉观音》的配乐,我有幸从网络上下载到了,而且至今听到这个音乐我都还会有所触动,记忆起杨瑞和安心。这部剧的音乐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京剧插曲,好听、应景、应情,让我这个年轻人终于对京剧萌发了一些兴趣。
对于这部剧的演员而言,其他主演都是老演员,所谓老戏骨、德艺双馨,没有过多可说的。但是对于当年还属于事业初期、寂寂无名的王晓晨而言,能够有如此演绎,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大为惊叹,她塑造的赵小萍青涩可爱、干净单纯、多情勇敢、善良坚毅。她起初的单纯可爱是那种戏曲学子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下不被尘世所染的白璧无瑕,慢慢经历情感挫折、女儿与父亲的矛盾、社会矛盾等等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是那种多情、善良、勇敢的美,最后放弃个人感情选择一生坚守戏曲艺术和重新唤醒植物人父亲表现出来的是成熟的美、亲情的美,不管是哪一时期的美,她塑造的美都是有内涵的美。总之她让赵小萍变成了赵小萍,而不是王晓晨,看这部戏的时候,使我完全抛开了对演员王晓晨的主观认识,她就是赵小萍。
看完这部戏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袋里总是不愿意去忘记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总是不愿意去忘记赵小萍的美,不愿意去忘记里面的父爱,不愿意去放下探究流行与传统的矛盾的思考。
新与旧,商业与艺术,激进与保守,永远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一体却又不能处在同一平面上,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共生共存,有价值。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无解的问题,我们只有承认它,适应它。所以王晓晨也不能一直走这种冷门剧的路,她需要商业,需要热度,需要流量,所以她后来演了那些商业电视剧,演绎了一些格式化的表情,这也是正确的,否则我怎么会去看《丑角爸爸》?佟大为也是一样,还有姜文、陈凯歌、张艺谋、章子怡、巩俐等等、等等,不管老一辈、新一辈,演戏是一个行当、一份职业,它是自己的一生又不是自己的一生,但是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有可以被人记忆的点就行,我们国家一年培养成千上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又有多少人终于走红?走红了又有多少人能够留下让人铭记的作品?王晓晨是幸运的,她不红的时候演绎了经典,红的时候演绎了平凡世俗,她目前而言是智慧的,正当事业爆发如今还没有过度娱乐化。希望一个好演员有好的作品、良好的知名度,相得益彰。
我也是幸运的,又无意间寻找到了一颗珍宝。我们国家好的电影其实也有很多,《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生死抉择》《马路天使》《人生》《黄土地》等等,好的电视剧也有很多《渴望》《玉观音》《永不瞑目》《士兵突击》、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等等。只是大部分都备掩盖了,被太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掩盖了。赵都京剧团面对京剧的不景气想要委身市场洪流,最终被拉回来;离开剧团去深圳发展的马晓华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故事服务于主题思想,幸好我们这个社会百花齐放,我内心里还是希望更多这样的电视剧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