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都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若出走自己,那就是一本精彩的书,你若不出走自己,就只能相信su命。
比如父亲。
在我童年的时候,常听父亲慨叹,14岁就离家去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不得不中断了学业;恢复高考后又由于家庭成份等原因,错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每每那时候,我也总是感同身受地替他难过,因为我总觉得,他的命运,是和我们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但也许截然相反,因为他命运的不同,所以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我的存在,那是另一种假设了。
童年时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个模糊的影子。用今天的话来说,我在当年就是个留守儿童,因为我有记忆以来,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面养蜜蜂,居无定所,一年中会随着祖国各地纬度不同,花期不同而到处奔波,每年秋冬的时候会在我们的期盼中回一趟家,在家呆上20多天。
父亲因为曾经读过一些书,所以颇会讲一些大道理,几句话出口,还能让人刮目相看,让我心生崇拜。有几次我在学校获得了荣誉,他会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慷慨陈词,似乎胸有点墨的样子。那时的父亲,在我心中是高大的形象。
但父亲似乎也就就此止步了。
记得当年有个朋友,比较欣赏父亲的才华,愿意拉着父亲一起创业,但父亲却很坚决地拒绝了,理由是他的养蜂事业还想再坚持几年。
对此,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养蜂并不是什么多体面多赚钱的事情,漂泊不定,居无定所,还靠天吃饭,有什么值得父亲放弃亲情在外奔波呢?
几年后我终于有了答案,父亲在观念上,仍旧没有摆脱农村那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意识,当生了我和妹妹两个女儿后,内心还是一直想要生个儿子,他希望借助在外地养蜂的机会,政府监管的缺失,再生个儿子。于是,他们又生了第三个孩子,令他们失望的是,第三个孩子又是女儿,在那个年代,他把女儿送给了一户未生育的家庭。之后过了几年,又生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这回,终于如愿,是个儿子,但我们家因为超生被罚得家徒四壁。那年,父亲38岁。
从此,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几个孩子,父母过着有点力不从心的生活,虽说老来得子,但也未见得他们对儿子有多么的宠溺,可能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只是完成了一个使命。
而我,与同龄人相比,日子显然苦了很多,在那个已经开始倡导计划生育的年代,与其他的独生子女比,物质上是极度匮乏的,而比物质更匮乏的,是我的内心,我内向、自悲、缺乏爱和安全感。在我初二的时候,父亲终于不再养蜂,带着初生的儿子回到了家里。那时的父母,像突然闯进我生命中的两个陌生人,有点距离感。
但我一直坚信,父亲是有才华的,他只是怀才不遇。
终于,又一次机会降临到父亲的头上 。父亲的两个朋友觉得父亲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见识不凡,于是叫上父亲一起,酝酿开一个营养品厂,初步计划生产酸奶类制品,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投资入股,营养品厂如火如荼地展开,业务也从开始起就初有起色,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能美美地喝上一小瓶酸奶,幸福的日子开始了。
然而,事情并不如预计得那么顺利,没过多久,产品质量问题便不断涌现,由于灭菌工艺不过关,酸奶开始发酵变质,所有发出去的货都如数退回,退货意味着亏损,父亲开始有点不淡定了。与此同时,安份守己、小心谨慎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奶奶就更不淡定了,开始絮絮叨叨要求父亲退股。
父亲似乎并没有过多地坚持,就果断地退股了。我后来一直分析父亲为何退得如此坚决彻底,也许是生活的重压下,他觉得自己不能承受任何的风险。至于坚持下来的两位朋友,最后都成了企业家。
从此父亲沿续了他父母的身份---农民,种地、养猪、养鸡、去附近的工厂打工.......所得的收入,除去家里一年的日用开销,除去三个孩子的读书费用,每年都所剩无几,如果哪一年亲戚间人情往来多了一些,爷爷奶奶生病花销多一些,父母总是紧巴巴地盘算着,似乎生活总也没有宽裕的时候。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父亲似乎再也没有了那个曾经读过点书的人的情怀和眼界了,儿时跟我讲过的那些大道理也不怎么讲了,他每天在疲于应付生活的日常,慢慢地开始学会了抽烟,也学会了麻将。尤其是麻将,他视为忙碌之余的一种消谴和娱乐。
而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童年的时候,我对父亲是崇拜的,但是渐渐地,他让我觉得有点陌生了,而且曾经还有点豪情和梦想的父亲,似乎已经接受生活的现状变得安于平淡了,他开始麻醉自己、不思改变和进取。
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每每我学校里要交个学费、买个校服,因为这些太过合理的要求回去问父亲要钱的时候,他都会很生气地把我数落一顿,然后再借机发泄一通,抱怨学校、抱怨老师,但每每最后,总还是不情不愿地把钱掏了出来。所以每当学校要收费的时候,我的心理预期便是,先回去挨一顿批评,然后默默地接过钱,在学校截止日期之前交上。如此反复。
苦难是一本书,它会教人成长,催人奋进。
我于是拼命地努力读书,我想改变命运。我想我对父母还是应该心怀感恩,因为他们虽然诸多抱怨,生活诸多艰辛,但从未提让我们辍学的事。记得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们读得上,我绝不拖你们的后腿,但如果你们读不上,或者需要花钱才能上,别怪我没本事。”我想,父亲终是读过点书的人,所以他的内心,还是支持我们读书的,也是愿意相信,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感恩归感恩,但另一方面,我对父母,又是心生绝望的。多少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也许,我的绝望也是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力不从心。比如说,高考在即,他们从未想过要为思虑重重、紧张应考的我做过一顿早餐、说过一句打气的话;比如说,我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厨房空空如也,不知明天有什么菜可以用来作午饭(我那个年代都是自己带米带菜去学校蒸)去问母亲的时候,她正一边疲惫地数着山芋苗(第二天要去卖),一边愤愤地回答我:“家里没有菜,要带菜自己去地里找!”那个时候我的眼泪是默默地往心里流的;再比如说,冬天的夜晚,当我在学校上完两节晚自习,一路冒着刺骨的寒风,心惊胆颤地骑车回到家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路灯,而且路边杂草丛生,树影婆娑,墓地不断......感谢那个纯真的年代,没有遇到坏人),一推开家门却看到父亲和一堆朋友在家一边吞云吐雾抽着烟,一边麻将的时候,我内心的绝望,只有自己才会知道。
所以我要做的是,努力学习,逃离这个家庭。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并不太理想,因为我背负了太多的心理负担,太想离开这个家庭了。但最终当我到千里之外去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幸福感的。每每我都是宿舍里最早一个到校的,最晚一个离校的,我永远都无法理解我同学对家的那种眷恋的。因为每每我放假回到家,家里迎接我的不是热切的眼神,不是厨房里热气腾腾可口的菜肴,而是,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劳动力,可以帮他们减一些负,所以我的假期,是和厨房、洗衣、种地、喂养牲口,还有附近工厂打工为主。
生活的磨难让我学会了谦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奋发向上。
所以当我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开始,我突然有种鱼儿获得了整个海洋、小鸟获得了整个天空的愉悦感,我终于不用再伸手问家里要一分钱,终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了。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周末也不愿意休息,晚上也尽可能地在办公室加班,那时的我,内心无比充实,被领导认可比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还要有成就感。
在城里工作后,我每月回家一次,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学会了自己默默地扛一切,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因为我知道,我所有的焦虑和困难,他们都没有能力可以帮到我,那我又何苦去让他们增加一份担心呢?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我回家,弟弟骑着自行车在车站边等我时那满怀期盼的眼神,因为与我同时抵达的,还有他向往的文具用品和一大包零食,每每如此。我想他比我幸福,因为他虽然跟我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但是起码他比我多了一些期盼。
父亲依然沿续着他的波澜不惊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我也确信,人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这辈子所可能遇见的大部分机遇,都已渐渐地远去了。而我,当自己有能力可以自食 其力,并可以不断地为家里减负、添置物品时,对父亲,肯定也就不会再有任何大的期待了。此时的父亲,他背负的重担,也开始慢慢地卸下了一些,但是,他的脑子里、内心深处,依然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他要为他的儿子,置下一笔家产或者家当,因为儿子有一天要成家立业,那是他未竟的使命,而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
也许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真的是困境催人奋进,所以我和妹妹,从小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一直为梦想努力着;所以,当我们有一天工作上小有成就,收入渐渐稳定,可以反哺父母时,父亲那压抑了大半辈子的灵魂,似乎得到了无穷无尽的释放,于是,他逢人就开始吹牛,女儿多有出息,女婿多有出息,女儿一年有多少收入,女婿一年有多少收入......而且还要夸大其辞,并加入了他臆想的一些成份在里面,以此来获得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艳羡的赞赏和眼光,似乎终于,他可以扬眉吐气了。而当众人都夸他孩子培养得好的时候,他会很满足、很有成就感地照单全收,似乎真的是他的成就一般,或者说是他年轻时未竟的理想得到了实现一般。
但父亲终究是矛盾的,他不明白孩子们报喜不报忧的背后,是源于对这个家庭的没指望;他不明白他眼里的孩子们的“高薪”,其实在城里也就是个中等的收入水平而已,并没有多少是值得炫耀的;他不明白,他的孩子们要在城里立足,比有家底有人脉的家庭出生的孩子在起点上,又低了多少?他不会明白,孩子们背负的压力,又是什么......这些,他永远都不会明白。
我知道,这么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他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一直以为他是个读过点书的人,但后来发现,我早就应该明白,在生活的重担面前,他早已回归了农民的本色。
在岁月的洪流面前,他更多地选择了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深植于内心深处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又让他被生活和世俗束缚了手脚;而这时,即使有机遇来到身边的时候,他即便是用尽全身力气,也依然把握不住,因为,这些束缚让他失去了自由呼吸的能力。生活的磨砺、岁月的洗礼磨平了他的棱角,他开始变得有些麻木、固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无声无息,他过得很累,因而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也不知道孩子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直到今天,在他可以完全放手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他依然觉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赚钱,也许,这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事情,是他生命中严重缺失的东西,而且只有钱,才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安全感。
每个人的su命,也许就是在无形中有一个框框在禁锢着你,而你,走着走着竟也就相信了这样的安排,且不再抗争了。而奋力打破了这个框框的人,也许刚开始走得比较累,但当你走出自己、抓住身边一切机遇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一个人生的阶段,都会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的时候。
PS: 这篇 文章最早发于2018年初,可能带了点su命的观点,所以审核后被转为仅自己可见。这次奶奶去世,了解到更多的家庭的背景,我突然对父亲多了一些理解,他的出身背景,他的成长环境,会决定他的视野和格局,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苛求他,对他们宽容一些,多换位思考,也许就能多一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