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摄影
镜头的运动
本章关注的镜头运动,主要指摄影机机位在水平面以及空间中所做的各种位置、角度变化。
主要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甩”。
1.推:指摄影机水平方向直线向前运动;
2.拉:与推相反,指摄影机水平方向直线向后运动;
3.摇:摄影机位置不变,角度改变。分为水平方向的摇和垂直方向的摇;
4.移:摄影机在水平面上或空间中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镜头的运动路线可以是任意的;
5.升:摄影机在空间中垂直方向的向上运动;
6.降:摄影机在空间中垂直方向的向下运动;
7.甩:摄影机的角度或位置快速改变,通常用来表现一个动作与对应这个动作的快速反应,比如抛物与接物,在动作片里应用较多。
改变位置的镜头移动方式:
1.推、拉、升、降镜头:特定的镜头运动方式往往有特定的叙事、表意、抒情的功能。
比如升降镜头,可以应用于跟随人物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的上下运动的拍摄,也可以应用于引导观众从一个高度的注视中心转移到另一个高度的注视中心;或者通过拍摄前景的道具(比如一棵树、一幢楼),强调空间的高度感;而拍摄静态场面的升镜头则把动态注入静态的情境中,体现出场面的气势。
2.地面移动镜头:指摄影机在水平方向上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位置改变,可以有各种复杂的运动路线;可以应用于跟拍人物,也可以应用于表现建筑的空间环境;
3.空间中的移动镜头:摄影机在空间中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位置改变。
由于移动镜头的运动最为复杂,不可能完全通过摄影师肩扛、手执完成,所以一般需要辅之以各种能够同时实现复杂运动以及画面稳定性的拍摄器械。
不改变位置的镜头运动方式:
摇摄,可以对一个拍摄对象进行水平扫视,或跟随运动中的拍摄对象。
1.全景摇摄;比如拍摄人物环顾四周的动作;
2.环形摇摄;相较于全景摇摄,这是一个局部的摇摄;
3.追逐等动作场面的摇摄;特指用于拍摄追与跑等动作场面时,以一个摇摄捕捉被摄对象运动轨迹的全程或其中某一段。摇摄配合长焦镜头,既可以拍摄到近景景别,又可以实现画面的相对稳定。
4.间歇摇摄;特指在跟拍被摄对象的运动时,被摄对象走走停停,所以不能一次性连贯地完成摇摄;
5.快速摇摄;也就是甩摇,应用于捕捉快速的动作过程;
6.反方向摇摄;在两个人物之间来回变换视角,展现人物对话的全过程(只有一台摄影机无法使用通常的“正反打三镜头法”的情况);
7.垂直摇摄;也就是仰俯拍,表达连贯的视点变化,有时也用以传达连贯的情绪起伏。
基本机械装置
固定与摇摄镜头的装置
三脚架(tripod):保证固定镜头或摇摄镜头的稳定性。
云头(tripod head):连接在摄影机底部的齿轮装置,有两个曲轴,摄影师可以操作曲轴完成摇摄。
液压式云头(fluid head):摄影机无需使用曲轴和齿轮,就可以做任何角度的上下左右摇摄。
推轨和摄影台:保证摄影机在做推拉或者地面移动拍摄时画面的平稳。
推车(dolly):作用跟推轨一样,但需要有光滑的地面,因此大多只能应用于室内拍摄。
升降臂台:升降镜头或空中的移动镜头需要使用升降机(crane)、活动架(boom),俗称“吊臂”、“摇臂”。露玛升降机(Louma crane)。
其他复杂的机器支架:为了便于车载或者在快艇、轮船、飞机中移动拍摄,各种复杂的机器支架也应运而生。
盖罗台(Tyler Gyro platform):一种电子液压式稳定器,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拍摄,也可以使摄影机保持水平稳定。它往往被用于与液压式云头配合,支撑摄影机底部。
鼻架(Tyler 206 nose mount):装置在直升机上或其他场合的一种稳定装置。
手持摄影机拍摄:摄影稳定器。
镜头运动的风格
总之,导演与摄影师特定的运用镜头的模式,构成特定的风格。如果同样风格的镜头运动在一部影片中重复出现,并表达一定的叙事内涵,就构成了一种“叙事母题”。
道格玛95(Dogma 95):1995年春,一群电影导演在哥本哈根宣读了一系列被称之为道格玛95(Dogma 95)的拍摄原则,这群电影导演中就有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道格玛95的十条原则包括:1.必须实地(景)拍摄,不可另外搭景或加道具,如果道具为必需品,选景时就必须找一处有该道具出现的地点;2.不可在影像之外加进额外的音响效果(也不允许加入配乐,除非该音乐在拍摄时同步播放);3.必须采用手提摄影的方式;4.必须采用彩色的画面,不可制造特殊灯光效果,如现场太暗曝光不足,可在摄影机上加上机顶灯;5.不可使用任何滤镜;6.不可有表面化处理的场面如谋杀等;7.故事必须发生在现代的环境;8.不可拍类型电影;9.电影制式必须为35mm;10.导演名字不可在片首和片尾字幕(制作名单)中出现。
时间和空间是研究镜头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时间方面,需要分析镜头持续时间的长短、镜头运动的速度与节奏。在动作片中,为了表现场面的动态,加快镜头运动的速度和节奏,不失为一种方法。
空间方面,特定的空间环境制约了镜头运动的轨迹、方式。全景展示式的运动镜头有助于让观众产生对于空间的完整、连贯的观感。看完之后,观众可以形成对于空间的整体认知。
摄影机的镜头在空间中往往代表着某种视点的存在,镜头的运动往往也意味着这个视点的运动。有时候镜头代表叙事人的视点,这是一种客观人称的视点,这时镜头的运动只是单纯交代事实与细节,引导我们去注视与情节有关的叙事重点。有时候镜头是一种主观视点,摄影机镜头就意味着剧中人物的双眼,这时镜头运动的路线正是剧中人物的运动,代表了剧中人物的视角,这种视点可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幻觉。还有时候镜头代表无人称的视点,镜头的运动路线位于场景中,既不代表剧中人物,又非叙事人的视点,往往用以表示悬念。
镜头运动的作用
1.叙事的作用;(赏析:《小城之春》的长镜头,运动长镜头的流畅性和独特的节奏感,及其对于空间的完整、连贯的呈现,是其他场面调度方式所无法取得的)
2.塑造三维空间的作用;镜头运动可以让观众体验空间的立体感与纵深感。升降镜头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的高度、体积、气势,而纵深方向运动的推拉镜头又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的深度。横摇或平移的镜头仿佛在向观众徐徐展开一幅全景画,而更为复杂的可以上楼下楼、穿堂入室的镜头运动,则让观众有了对于建筑环境的整体观感。
3.抒情的作用;镜头运动的路线及速度、节奏有时候会表达特定的情绪;(赏析:《深海长眠》的长镜头)
4.主观叙事的作用;运动镜头在叙事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可以引领观众去看,让观众的眼睛与镜头的视点“合一”,积极介入叙事的情境;
5.形成风格的作用。
作业:
镜头运动模拍练习:(1)根据电影《小城之春》室内男女对话场景进行模拍;(2)还原场面调度、镜头运动,注意与原作的节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