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到格外的焦虑担心的时候,在头脑层面不断放大灾难性的场景的时候,事到临头,我们会发现情况真的会如同我们预料的那么糟糕!
也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墨菲定律。
比如我们担心明天的考试会考砸,结果真的就考砸了,我们担心明天的约会会出糗,结果真的就出糗了,眼皮跳担心会损失钱财,结果真的就损失钱财了,也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墨菲定律。
这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心身合一去面对事情,我们一直在头脑里面把事情放大了,我们纠缠在头脑的思维里面难以出离,这些头脑思维又跟焦虑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让事情往坏的方面发展。这就是墨菲定律的心理运作机制。
而事实上我们越是对这种情况的担心,这种比较坏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同样的我们会常常为不确定的未来感到焦虑,这是因为小我(Ego)中的“思维”往往会将我们投射到未来的情景当中去,并开创了不安全思维模式,同时告诫我们:你是不可能应对这种情况的。而事实上我们越是对这种情况的担心,这种比较坏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高,如此一来就会不断加深这种未来场景的真实性,同时对于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派生出诸如:恐慌、紧张、自卑、沮丧、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
而我们的身体也疲于应对这种矛盾的想法,所以会处于一种半罢工的状态。
拉回意识活在当下,知易行难,一旦事情迫近,在无觉知层面小我(Ego)又将我们推进思维层面,脑海中的思维模式:要是当初......假如......该多好呀!而我们的身体也疲于应对这种矛盾的想法,所以会处于一种半罢工的状态,我们会明显觉察到我们身体的老化程度会加快,永远不要携带着过去的事情来生活,它已经过去了!
每一个片刻都要用觉知将它除掉,像是第三人一样看着深陷过去的自己,不管有没有解决。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对它做什么了,抛掉它!这样就没有东西悬在你的周围,然后你就可以用新鲜全然高强度的意识去进入另外一个片刻,好让另外一个片刻也能够好好地被经历,同时被解决。
存在一直都是在现在,当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
存在一直都是在现在,当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但是理智一直都是在为未来思考和计划。当然,你将会说:我必须先作安排,我必须计划,当正确的时机来临,我就会好好地生活。它永远不会来临,有无数的人过世了,那个正当时机永远没有来到他们身上,我们的目标促使我们的行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状况。
但是不能改善我们的生命质量,我们的生活状况是由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的体验所组成的,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这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我们将这种对于未来的期望当成了生命本体感受的替代品,并将之与当下对立起来,这会加重我们对当下的“逃离感”。
被忽略在当下的身体,它会用肢体语言展示它的不满,这样的人肢体动作比较僵化,情商不够高,沟通困难,长时间处于这种境况下,人就会抑郁,而抑郁depression 这个单词的直接翻译就是:萎靡不振、沮丧、下陷减缓。
在那样的强度下,你变成一道光的火焰。没有烟的火焰。那就是开悟。
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过去-但过去不会再增加了,所以那样的意识是不足的。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未来,但是未来还没到来。那样的意识是虚假的。唯一的意识是此时此地。如果你全然的、彻底的处于此时此地,那你就是有意识的。在那样的强度下,你变成一道光的火焰。没有烟的火焰。那就是开悟,除了当下,活在任何地方都是在自杀,只有这样你才能应对墨菲定律给你带来的伤害跟困扰,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才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