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出现一言不合就撕逼的现象,好好的沟通,勾着勾着就不通了,从思辨变成撕逼了。
前几天跟一个客户吃饭,同样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说跟领导沟通,领导总是认为自己是在跟其“对着干”,而自己却感觉无辜,自己是从业务角度的建议,却被理解成立“对着干”。
我在工作生活中,也碰到这样的问题,之前自己做主管的时候,甚至开始创业后,也碰到相同问题,自己性格比较急,很多时候碰到跟自己不同的建议就会感性的理解成别人在跟自己“对着干”。
从去年开始,系统学习认知相关的知识,养成了追问思考的习惯,现在已经好多了,很少感性情绪面对这类沟通讨论。
仔细思考,追问,其实跟简单,原来你理解的对着干无非就是:
对着干=别人跟你意见不同
深入剖析,这个世界,人无完人,你可能在某些方面强,但不可能所有地方都强,每个人都有自己强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即使是强的地方,因为认知观察视角的原因,也存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情况存在。
所以,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自己首先调用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进程,而是调用自己的“好奇”进程:
好奇进程会这样思考:说说看,为啥说这样做事对的,把你的想法深入说一下,也许自己也会学到不一样的观点。
同样,如果感性的调用“面子“进程”:这小子太不给我面子了,太不听话了,我说啥总是对着干.....
你看,同样的事情,采用不同的思考进程,自然收益是不同的:
一个收获的是更多成长认知,
一个收获的是更多负面情绪。
你感觉别人跟你对着干,说明你调用了”面子“的自大进程,表面来看是心胸太小,包容性差,所以接受不了不一样的声音。
再仔细追问,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你已经不思进取,故步自封了,丧失了学习能力,小心进入30岁死亡,80岁埋葬的生存地步。
但凡自己有点好奇心,有点进取心,就会带着凡是让业务变得更好的建议都应该学习。
毕竟越讨论越充分,再退一步,对方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仍然你感觉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对方还是不认同,也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应该反思如何更好的表达,让对方认同,而不是情绪化”对着干“处理,这样即使对方服从,也是内心对抗的逼迫式服从,执行效率并不会很高。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人,尤其是的熟悉的人 在故意”找你茬“,跟你”对着干“,既然熟悉,说明大家有共同的信任基础,共同的利益目标,但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观察视角不同,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理解,达到目标的不同建议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多元的声音是好事情,也许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考讨论碰撞中,就容易出现更高效高质的解决方法了呢,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产生的不是,我每次跟同事讨论业务,都感觉收获很大,所以观点没有对错,只有对齐和共识。
所以,要进步,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点好奇心,进取心,包容心,用坦诚和耐心抑制情绪,共赢才是更长久的利益。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