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30)|孔子说要对服兵役的战士进行教育和训练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用没有经过教化的百姓去参加战争,等于放弃了它。”

[解读]

教民:教化民众,学习关于挑战、争斗的礼仪和能力。

弃之:放弃了百姓,放弃了战争,放弃了国家,放弃了仁义。

“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指不先训练百姓作战就驱使他们上战场,等同于抛弃百姓,体现孔子的爱民思想,强调对百姓的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对保家卫国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国君在调用百姓之前,必须教会他们兵阵作战的技法,让他们熟悉战阵,知道进退以及适应战场的方法。否则,就是抛弃民众,草菅民命。

孔子主张仁政,但是提倡教民以战,当真的要打仗时,普通老百姓不会因不懂得战事,而白白送命。

孔子的仁,不仅是一种仁义的思想,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格局。居安也要思危,提前做准备,不使百姓徒成蓬蒿白骨。

[读后启示]

在孔子的时代,保家卫国需要百姓服兵役,因此基本的作战训练是必要的。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即统治者有责任确保百姓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素质,才能让他们参与战争。

孔子在许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大赞成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对于国防的战备,他认为非常重要。个人的修养也是如此,随时要准备战斗的精神,但不轻易用兵。

中国武功的道理也是一样,练拳、练刀、练剑的人,要练到最高的武功,可不是为了轻易杀害别人,而主要在于求得和平的自卫以及化解挑战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