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被许多人奉为精神领袖。这本他的自传体小说《在路上》,也被很多年轻人奉为“追求自由”的圣经。
作者三次横跨美国,混迹于社会底层,几乎什么职业都干过。
1951年,最后一次横跨美国的旅行结束后,他把自己关了三个星期,为了不让灵感中断,他一边服用致幻剂,一边听着爵士乐,在一卷30米长的卷筒纸上一气呵成,打下了即兴式的自传小说《在路上》。
而今天,我半倚在床上,用3个小时打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我想到了《Rent》里的波西米亚,想到了“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我想到了“数字游民”,我想到了“只有自律,才能自由”……
我想到了迪恩莫斯利安,我甚至想到了老迪恩莫斯利安,呢个我们从未找到的迪恩的父亲,我想念迪恩莫斯利安。
文中对第二次旅行描写最为详细,我、玛丽露和迪恩。
“我”是一个旁白式的角色,但我认为只有“我”是真正自由的。
“我”在玛丽露走了之后,曾有一段非常落魄的时光。
没有吃的,只能靠捡垃圾为生。但同时他又是如此自由。只要有铅笔,废纸和烟,他就能笑出来。
写作是他的赖以生存。
“我”像是《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不需要金钱、名誉和女人,只要有心中所爱,就有了月亮。
文中的女性角色很多,但是大多处于一种十分悲剧的,无法摆脱被抛弃和玩弄的“花瓶”位置,除了“玛丽露”。
这个愚蠢又可爱的女人。
当三个人一起在美国公路那辆破旧的皮卡上,脱下衣服,感受风和速度的时候。
我在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了自由。
然而,她也逃不掉被抛弃,逃不掉结婚,和生子......
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一个缩影吧
相比于男性,女人更难以自由
“迪恩把三分之一时间花在台球房里,三分之一蹲监狱,最后三分之一花在图书馆。”
迪恩是个骗子,文中有五次,在狂欢之后,在你误以为他会一辈子和你在一起不会远离的时候......
他抛弃你,并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但你无法讨厌迪恩。
是的,你无法讨厌他。他的生命是如此的鲜亮,如此闪闪发光。
到底怎样活着才算是没有虚度这一生呢?
是一生勤勤恳恳,受人尊敬的活着?亦或是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光宗耀祖?
我想,对于迪恩来说,是自由的,像烟花一样的活着。
毕竟,谁不想去流浪呢?
最近,本来应该是我的毕业旅行
我在一年前就兴致勃勃的计划着我的毕业旅行,我要去一趟日本,完成和闺蜜大学毕业时的遗憾;我还想要去青海,去天空之境穿着红衣拍一张照;我还想要去北疆看一看辽阔的草原和那些绮丽风景
我一向觉得自己是不切实际的,虽然我的外在是所有人都羡慕的,高材生、好工作、家庭幸福
但我的内心总有一种奋不顾身的欲望,一种抛下一切去流浪的欲望
但是,我没有胆量。
是的,胆量。
我无数次查找去做义工的帖子,然后又放弃;我查找结伴旅行的帖子,然后又放弃。
我在我熟悉的模式和安全区中呆的太久了,久到我以为那就是最好的了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已经成为了他赖以生存的养料,比如作者、比如迪恩,他们的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的流浪中获得意义的,那么他会有胆量的。
也许你不敢做只是因为这件事还没那么重要,或者只是你没胆量罢了
个人主义是什么?自私又是什么?
上一辈人被教导要负责、要付出,许多人为了子女辛辛苦苦一辈子,还要搭上全部的继续攒一套婚房,到老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女身上。
我们这一辈人,不懂回报、不懂奉献,经常会被批评没心没肺,是没长大的,是垮掉的,是被人“羡慕”的“后浪”。
谁过的幸福一点呢?
人,只是这个历史长流中小小的一粒沙,你飘向那里是被时代社会所裹挟的。
如果,如果,有一点点可能,你想不想让你的人生往你想要的方向扭转一点点呢?你想不想你的人生往所有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扭转一点点呢?那样我们是不是就获得了一点点自由?
我想,重要的不是终点,也不是什么路上的风景。
而是,在路上......
————————————————————————————————————————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主页:超难玩
微信公众号:PHarder
学习技巧|自我管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