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每到月底就尤其紧张。爸妈从来不会主动询问我是否还有生活费,加上从小就被灌输,咱们家不是富裕人家(普通小康家庭),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也不敢主动去问爸妈要钱。
月底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总要想好话题,如何铺垫、暗示爸妈,我现在快吃不上饭了。但爸妈往往也听不出来,只能硬着头皮问一句,最近我没找到兼职,快没有钱了,能给我转点生活费吗?这时候我妈总会回一句,唉,我和爸爸也不容易,待会我再转给你,别总那么大花,省着点用。
其实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吃饭,必要的社交,基本没有其他开销,能不问家里要钱都尽量不问,周末能去兼职都尽量去兼职,哪来大花这一说,毕竟手心向上是很难受的事情。
但是每一次问爸妈,都会被各种心理暗示,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不敢反驳,担心被骂,担心被说是狡辩。二三线城市一个月八百到一千的生活费是逃不掉的,我不知道爸妈有没有算过这笔费用,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主动问一句孩子,钱是怎么花的?过得还好吗?
久而久之,不敢主动和爸妈说自己的生活,不想打电话回家。也因此,爸妈会变得失望,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其实我们都体谅父母,懂得他们的辛苦,更不会乱花钱。
只是,能否在每一次与孩子沟通生活费的问题上,少一些“嘱咐”,让孩子敢于主动和爸妈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呢?
如果父母会主动与孩子商量每个月的生活费,我们能学会规划好自己的开销,做最基本的理财。
如果父母不在给钱孩子的时候加一段“后缀”,或许我们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坦诚相待…… 那是我们最期待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