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很大,我知道。可我也只能用这个超级大的题目写一件小事情。
早自习,走进教室,几个同学惊喜的喊:“老师好!”接着响起了几下掌声,仿佛不过瘾,这帮熊孩子竟又启动了全体热烈鼓掌的欢迎模式。咦,这是怎么了?“老师,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我不是昨天上午才来上的课吗?可旋即我也笑着附和“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是的,这正是刚学过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个片段,是鲁迅先生与萧红女士开玩笑的一句话。
昨天,一连上了两节课,最后一节课将这一段时间学过的写人物的文章来了一个小结。这几年我一直在教学中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路子。比如最近学习的《孙权劝学》引导学生如何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去读写人物;《邓稼先》如何将人物放置在一定的背景中读与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人物性格;《回忆鲁迅先生》则学习从富有生活气息的琐碎细节,来表现有血有肉生活中的人物。又进一步联系到人性的复杂,一个真正的人,必然有优点也有缺点,而鲁迅先生就善于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比如后面即将学到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谓人无完人,而正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表现人性。说到这里我话锋一转,提到了目前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份小心思:你有没有特别喜欢一个异性同学,眼里心里都是他(她)的影子?他(她)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让你着迷的不行,你觉得他(她)哪里都好,以至于为了他(她)茶不思饭不想,神魂颠倒,学习也一落千丈,几乎要毁了一生。那么恭喜你,你病了。”学生开始还有些懵懂,嬉笑,渐渐地有几个同学眼睛开始发亮,我知道说到他们的软肋了。我继续往下侃:”得啥病?头脑有毛病呗。明明知道人无完人 ,却心里眼里感觉他(她)什么都好,完美的不得了,这不是头脑出了问题,思维发生错误了吗?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昂。”我故意停了停,然后慢慢地说:“从今天起,你就给这个暗恋的人找毛病,每天坚持找一条,因为只要他(她)是个人就一定会有毛病,有缺点。你就这样坚持找个十天半个月,你的病就好了。”
下课铃响了,我也在孩子们愉快的笑声中走出了教室。
而今天早晨,他们那一反常态的欢迎欢喜,我隐约觉得正是上节课那番由此及彼的调侃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由此想到,阅读,写作,人生,其实是可以链接在一起的,课堂上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完全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而这样也可以将死的知识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