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方体收纳箱题看数学教学:联系生活与思维进阶

教完这道长方体收纳箱的题目,有两点很深的感悟。


一、生活是数学最好的教材

    这道题把长方体的知识放进收纳箱场景里,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数学不抽象了。计算金属支架长度,对应生活里“做架子需要多长材料”;算帆布面积,就是“做收纳箱得用多少布” 。教学时结合这些生活事儿,学生能懂:原来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数字游戏,是真能解决家里、身边的实际问题的,学数学就有了意义,能提起劲儿去探索。

二、分层思考,搭建思维阶梯

    题里两小问,藏着不同的思维训练点。第一问求金属条长度,是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棱长总和怎么算,把知识“唤醒” ;第二问算帆布面积,得先想清楚无盖长方体表面积咋求,还要加上手柄的布,得考虑实际情况调整计算。这就像带着学生爬楼梯,一步一步从基础应用,到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帮他们把知识学活,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明白:学数学不能死记硬背,得会变通、会联系实际琢磨事儿。


    教这道题,让我更确定:把数学和生活绑在一起,一步一步带着学生深入思考,数学就能学得扎实又有趣,学生也能真正爱上数学、会用数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