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有做年终总结的习惯,而且还会做一个很特别的回顾,那就是:盘点一下,这一年来那些给我带来巨大改变的事。
我发现,这些事情在最初发生的时候。大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也许是读了某一本书、也许因为认识了一个朋友、或者加入一个微信群。但在经过了一年之后,它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有一年我开始对经管类的书籍产生了兴趣,读了很多这方面的畅销书,包括《创业维艰》、《从0到1》、《腾讯方法》......
要知道,三年前我还对这些书很排斥呢!总觉得里面写的都是“马云给年轻人的12个忠告”“乔布斯的成功之道”之类说了等于没说的心灵鸡汤,或者就是一些我看不懂的数据分析、经济学理论。因此我也错过了很多好书。
但后来是什么促成了我的改变呢?那是因为我读了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传记。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把乔帮主的生活、创业、思维方式像一幅全景图一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完全没有那些鸡血似的东西在里面。同时,也让我改变了对经管书籍的偏见。
再比如,2014年我接触到了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接触到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关注了战隼老师的微信、并通过他的推送认识了Scalers和成长会,还参加了不少社群分享,收获很大。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看到了秋叶大叔的一本书。然后通过这本书,买了大叔的PPT课程、加入了大叔的社群。这时的我,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很多平时没有接触到的牛人、学习资源都涌了进来。
当然,话说回来,我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也都离不开长久以来、我的努力和坚持;但如果当初没有看到大叔那本书,我可能还是另一番浑浑噩噩、隔三差五地陷入阶段性迷茫的模样呢!
所以,我才越来越关注这些偶然的机会,想知道这些机会还将带给我什么样的改变?
除了某些有眼光、有远见的人之外,我们大多数人在机会面前,总是充满了被动。每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不会怎么在意;只有等多年以后、回过头去看,才会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
正如我常常看到别人感叹十年前没来得及买房一样。
而我想做的,就是尝试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这些机会。
如何才能发现这些机会呢?我从自己身上总结了三个要点:
1. 留意那些我们不曾尝试、或者认为很有用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运动、背单词、去旅行、结交一个新朋友;
2. 直觉告诉我这件事不做会后悔(当然不是什么违法的事),比如表白,或者不计代价的买下一本喜欢的书;
3. 一次能够让我们重新开始的事情,比如去涉足一个新领域、结束一段僵化的关系。三年前,当我决定去考个文凭的时候,周围的人其实都不怎么看好。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比我想象的还好。这让我觉得,最近三年真的没有白费。
如果选择了“抓住机会”,也不代表就真的抓稳了,我们还需要做这三件事情:
1.持续投入,而不是止步于当下
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我们会因为看不到成果而怀疑自己的选择;正如我去年完成了100天“千字长文章”的写作,却并没有让我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也没有被推荐简书首页、或者让公众号火起来。毕竟,靠100天的坚持练习,我可以超过一些人,但离真正的高手还很远呢;
2.发散思维,扩大领域
当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后,会发现很多东西并不像我们最初看到的那样简单。我把PPT做好了,认识了更多的高手,又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比如做PPT还需要结构化思考、还需要构图和色彩搭配、最好还要掌握一些信息图的技巧……而这些,是我们初学PPT的时候,无法深入接触到的;
3.保持专注
虽然这一条和前面有些矛盾,但我还是想提个醒:其实不是所有的尝试都是好事。我偶尔会停下来思考,这样的变化究竟好不好?
如果一个领域给我们带来了良性的变化,那就持续;如果相反,那就及时止损,不要因为某次在混圈子、听分享时尝到了甜头,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了。
相信我,这会荒废我们的努力,最后我们甚至会很厌恶做这些事。
这篇文章是从我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中延展出来的。如果你也想获得一些改变、而不是让未来的自己还是“老样子”,那就不妨也问问自己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