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停更许久,如今重新续上,因为自己近来读史又有许多所得,要与大家分享。)
要谈隋史,我们可以先来解决一个许多历史爱好者都会有的疑问,杨坚的那个“普六茹坚”的鲜卑名字,能说明一些问题吗?我个人的答案是,几乎不能。因为杨坚作为一个北方汉人,他的人生有这种胡风的要素是十分正常的,但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看,只要不是高欢那个程度的胡化,就是不能算作胡化汉人的。
要说中华帝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是谁,光武可以算一个,杨坚也可以算一个。隋文帝在各种意义上,都是整个唐宋时期的奠基者,这个时代的许多风气,办法,都是从他开始,或者在他这里看到雏形,但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材料,结果连他那个志大才疏的儿子都比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是更多翻案者的更多的正面评价。
举个栗子。科举制最粗糙的原形,北齐就有,但其真正有一个大概的样子,却是在文帝时期,但因为关注度问题,这个功劳往往被扣到隋炀帝身上去了 ;又比如说,以军事成就来说,隋文帝手下猛将智将如云,打突厥甚至打得比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还好,但基本上不是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爱好者,没人知道这些,所以说,公共传播意义上的历史,几乎和搞宣传没什么区别(其实这是个病句,因为公共传播领域里的任何东西,其实都是搞宣传)。
现在有一种在某些人文社科爱好者中,流传甚广的“姨学”,一说大一统就是什么“顺民政治,费拉不堪” ,但实际上一个政权的武力水平(按照这套东西的说法叫“武德”)的变化,是一个大一统和分封的函数。很多分封制的政权,仅以质量来说,可能是很能打,但如果没有一定的体量和约束,这个能打其实没什么意义,甚至还有可能跳起来打你的狗头。当然你如果一味残民弱民以为功,把军队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那你就算再令行禁止,那也只不过是养了一帮待宰羔羊而已。
而隋和唐,应当说还算是在这个函数比较漂亮的阶段,说是大一统,但终究还是有些血性,说是有些军阀立山头的意思,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对中央和皇权较为恭顺,如果要论军力的横向比较,这个时期,应当是帝制中国的巅峰。
下一篇说说隋炀帝,和他的一些争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