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黑马基金管理合伙人 胡翔,他总结了影响早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胡翔说,投资人在早期投资,尤其是天使投资时,主要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影响早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一,切入点。
如果说方向的关键词是大,那么切入点的关键词就是小,你的切入点要足够小,从而锐利到能捅破一个市场,也就是所谓的“以针扎破天”。
那么,怎样去找这个小的切入点?
首先,要抓住刚性需求。很多所谓的需求,其实都是伪需求,可能是主观想象出来的,也可能是靠补贴制造的虚假场景,一旦停止了补贴,用户也就跑了。抓住刚需就是一定要弄清楚:你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下,解决怎样的一个痛点。
其次,差异化,做第一。做第一非常关键,尤其如果你是做一个“互联网+”的项目,一定要做第一,成为标杆。只有成为第一,才能更好地汇聚资源。你是第一,就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团队,尽管在出发的时候你很难找到最好的人,但你成为领先者就有机会吸引到最好的人,你也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钱。有了更好的人和更多的钱,你就可以更好地跑马圈地。如果你是跟随者就惨了,可能要比领先者花上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去赶超。我们都说风来了,猪都会飞,但如果这是一个风口,一定密密麻麻挤满了猪,哪只猪能够被吹上天?处在风口中央,排在第一的那头猪,才最有机会被吹上天,然后长出翅膀,涅槃成雄鹰,而绝大部分的猪都掉锅里熬汤了。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在出发的时候要找到独特价值,然后成为领先者,让别人来追赶你。只有差异化,才能在细分领域成为先行者,直至成为第一乃至垄断。投资人最怕你陷入同质化陷阱,最后导致价值毁灭。目前,生态级和平台级产品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重度垂直”型项目才有未来。
当然,这个“小”也是有讲究的,要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有机会去往一个大的方向。在很细分的市场,可能一开始没多少肉吃,但是你做到了第一,很可能延伸出去就是一个大市场,逐步做成一个大事业。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滴滴打车,专注做打车软件,成就了今日超过200亿美元的估值。它选择的切入点是出租车领域,这是相对小一些的市场,但好处就在于足够高频,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它后面再做专车、拼车,甚至代驾,都有很高的转化率。所以,滴滴就先在出租车这一细分领域干倒了摇摇租车,合并了快的,拿下了这个市场,然后高频打低频,搞得易到用车和其他一些拼车公司很麻烦。
另一个案例叫趣分期。创始人罗敏以前创业的时候,我是他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他融资节奏很快,天使轮后两周就A轮,A轮一个月后就A+轮。他每次找我聊完都会问我:你要不要投一点?我说不投,最主要是一开始确实没看明白。他做的事情是:学生要买iPhone,他就先从京东买过来,然后提高一点价格让同学们分期付款。就这么一个事情,切入点很小,但却是年轻人消费信贷大市场的入口。年轻人买iPhone是强刚需,后面还有更多的消费需求,包括旅游贷款、租房贷款、游学贷款等,都还没有被银行很好地覆盖。趣分期这个案例所要说明的,就是从一个强刚需的小切入点切入,再进入消费信贷的大市场。
第二,产品。
如果是2C产品,投资人会希望产品足够简单、极致,同时比较高频。只有简单,才能极致,才能让用户迅速感知、判断;也只有高频,才能有更好的用户价值和用户转化。
如果是2B产品,也可以2C化。首先,产品也要极简,即使需要地推,也不需要培训客户,让他们自己就能够上手,方便传播与推广;其次,推广方式也可以向2C学习,补贴客户,从而让客户建立使用习惯。2C产品单个用户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如果是2B产品,如果产品足够好,补贴三次足以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这时单个客户的价值是以万元来计算的,所以有限的补贴就能够带来很大的现金流。
另外很重要一点是:要找到天使用户,实现自增长。创业者的资源很重要,但不要在“从0到1”这个阶段去消耗,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用户的认可与市场的验证。如果在初始阶段,你跟投资人讲资源,这是一个减分项。你把产品做出来,先找十个用户去试,收集他们的反馈,再扩到一百个人,这一百个人有多少转化率、有多少人频繁使用,适当的时候再扩到上万用户。也就是说,当市场被验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做推广或导入资源。
第三,速度。
“速度”就是快。创业公司一定要把速度跑出来,从潜行到舍命狂奔,证明企业的扩张能力。只要有高速增长,管理等都将不是问题。
“快”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0到1”。这时的“快”就是精益创业,快速迭代。不管是产品开发还是打样,关键就是尽快把MVP(最小可用产品)做出来,然后通过测试、反馈去不停地改进。产品落地是1,后面放量是加0,没有这个1,一切都白搭。所以我们投资的创业团队,在从0到1阶段,真的是没日没夜,就吃在公司、睡在公司,一定要尽快把产品拿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N”。这时的“快”就是迅速跑马圈地,让自己成为领导者。如果你没有30%的市场占有率是不安全的,这时你要抢钱、抢人、抢资源,“忽悠”最好的人,拿更多的钱,去攻城夺地,迅速做到行业第一,乃至垄断。现在的滴滴打车、饿了么等“独角兽”,都是舍命狂奔过来的。如果不是第一,你可能最后就没了,这真是一个很残酷的世界。
黑马基金在2014年6月投资了张浩的“疯狂老师”,它就是一个“快”的典型。2014年7月到12月是煎熬的“从0到1”,需要快速迭代、快速做用户测试。2014年12月开始,“疯狂老师”进入“从1到N”阶段,先在合肥打样,然后在10个城市迅速推进,按张浩的话讲叫“日下一城”。他还把姚欣(PPLive创始人)等牛人“忽悠”了进来,再加上快速的执行能力,使得融资比较顺利。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7月,“疯狂老师”在半年内很快融完A轮、B轮、B+轮,估值也超过了2亿美元。
第四,进入时机。
很多行业,如果你太早进入就成了先烈,但是行业被引爆后,后来者就要花十倍以上的努力。例如饿了么和美团获得成功,引来众多外卖平台跟进,连百度也要花200亿才能打进来。
现在这个时代变化确实太快了,互联网3个月就是一年,错过一年,蓝海变红海,进入的成本太高,就不用再进入了。一年时间,领先者可以跑出去很远,而后来者光有微创新是不够的,必须在团队和产品上强于领先者十倍级别,才能把用户抢回来。在融资方面,如果领先者已经拿了许多钱,投资人也会担心你是否还能赶超,融资会变得倍加困难,从而处于更不利的竞争局面。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切入市场的时机,晚了不行,太早也不行,你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市场都没有起来,这又是时间成本的问题了。
第五,团队。
所谓“事为先,人为重”,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对于团队,投资人首先看领导人。早期创业,老大是最强的发动机,公司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老大。对于这个老大,投资人希望他:首先,有方向感、格局感,知道想要成就怎样的一家企业,也能大体勾勒实现的路径;其次,懂产品、懂业务、能落地,能够把事情搞定;再次,有影响力,会“忽悠”,这是指有说服力,能够让团队相信跟着你有肉吃、有酒喝,此外还要能“忽悠”投资人,让投资人相信跟着你能赚大钱、有高回报,这将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另外,投资人希望老大有一个匹配的团队组合,有一帮兄弟一起来做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有瓶颈,而匹配的团队组合是能够创造成就的。例如,小米科技的成功不单是移动时代造就的,与它的团队也密不可分——雷军是营销和管理高手,另两位林斌和周光平,是小米米柚(MIUI)和小米硬件设计的核心人物。这些在各自领域的高手融合在一个团队,自然容易获得投资人的关注。
团队没有好不好,只有匹配不匹配,所以团队组合很关键。黑马基金的投资主题是“各垂直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化”,这就既需要团队有垂直领域的经验,也需要有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技术合伙人,能够把产品做出来。
总结一下,早期投资时,除了方向选择之外,投资人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是:切口小、产品好、速度快、时机对、团队强。创业者如果处在可期望的创业方向、有一个能力互补的团队、抓住正确的进入时机、努力打造行业第一、从潜行到舍命狂奔证明扩张能力,无论资本寒冬与否,投资人都会亲睐你的企业。
以上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全部内容,谢谢你的阅读,祝你每天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