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回不去的故乡》,作者如实而忧心忡忡地记录了故乡的诸多改变,人文环境,思想道德,生存发展及精神世界等等各个方面,农村在快速奔小康的浪潮中受尽冲击,放眼望去,稍有能力的人家都奔城里去了,留下的是破罐破摔的没有“本事”的人……
作者是属于有能力的人,脱离了农村,再也不用回到故乡了。我生长在农村,岂能不明白农村所存在的那些问题,然而对于“回不去的故乡”这样的字眼我仍然难以接受,正是因为有问题的农村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弃,正因为“不回去”,才变成“回不去”的角落。农村娃从小就在“好好念书,考个好大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这句话里长大,一批批奋发图强的农村娃如愿离开了父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偶尔回忆一下故乡,就发现了不可逆转的距离,感叹再也回不去了。
还有一篇也是如此,尤其是文末那行较为醒目的黑体字:致终将消逝的农村。我很感谢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还愿意关注农村的文化人,不过我仍然想问问,谁赋予他们的能力,可以这样妄下断言!
今天又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清华大三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如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及所思,28万字的乡村调查纪实作品《厚土》问世,提出了要以“手足之情”来实施乡村建设,要下到底层切身体会农民的需求,“要贴近地皮,才能看清楚草根”……我尚无缘拜读此书,这位叫肖亚洲的大学生的言行已经在我心里掀起飓风,为年轻的一代里还有这样的实干家而开心不已,他的见解对那些坐在会议室里指手画脚的专家们来说,无疑是一道雪亮的闪电,照见了他们心底的片片空洞。
一直关注着关于“农村”的话题,农村缺知识,缺科学发展观,缺便利的交通……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如今务农的人数逐年减少,农产品的价格靠政府财政补贴才不至于太低,许多村庄再不见农忙景象,发展副业又大多滞销,人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于是乎出现了打牌,赌博,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果仅仅站在某个高度来指责,唾弃,是一种矫情,只要找到其中的根源所在,予以解决,这些现象并非一成不变。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农民从来不是时代的宠儿,却一直是国家最牢固的基石。如今这基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抽离和削弱,而且还在继续着,试想长此以往,基石成空,我们共和国的大厦能否像宫崎骏的动漫一样,成为漂浮的移动城堡!
基石不牢,再金碧辉煌的建筑物都将岌岌可危。
有很多的村庄在观念日新月异的当下,无奈地沦为城里人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场所,提供土菜馆,农家乐,以求博得一笑,让他们在吃惯了山珍海味之余偶尔尝试新鲜绿色食品,让他们呼吸惯了烟尘夹杂的空气偶尔呼吸一下纯净湿润的空气……我的心痛有时陷入莫名的悲哀,有时又转化为暗涌的愤怒,是谁在主宰城乡间沉沉浮浮的命运?是谁将城乡之间的距离拉得如此之大?
黄天厚土,我们难离难弃,希望有更多的智者走进农村,农民和农业,希望国家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得到更多的支持,希望《厚土》在更多人心里掀起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