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自己既定的目标和走过的路时,我们总会发现,犯过的错误依旧会犯,走过的坑好像还会第二次踩进去。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重复过往的错误?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开启对的道路?
01 把无解的问题变得可解
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发展得不理想,很可能不是你没有解决好问题,而是你提的问题,本身是一个不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1.不可解决的问题
如重力问题(Gravity Problem),骑车上坡之所以蹬起来会很重,是因为地球会产生重力。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你把问题设置为“如何摆脱地球重力”,这个目标就很难达成。 类似于地球重力这种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的,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设计思维里,就叫做“重力问题” 。在工业设计里,设计师从来不会死磕重力问题,他们会设计出更轻的车,或者设计变速器,甚至直接创造一个电动车。
当你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先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一个“重力问题”。比如: 如何找到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世界上最适合”本身就是一个坑,因为“最”是极端词,而“适合”是动词。随着你的能力和资源不断变化,“最适合”会不断变化,没法评价;并且,要找到“世界上”最适合的,需要穷尽所有的职业数据库,这也不太可能也不一定能解决。
2.重新定义问题
“重力问题”确实无解,可它又的确在困扰你。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学会重新定义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提问,把“重力问题”转化为“可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问题从“名词”转为“动词”,这样我们就更能找到自己背后真正应该关心的东西。
这个思路也可以套路用在解决问题上:“如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转换成“如何三个月内进入一个自己觉得适合的工作岗位?”
这样问题变得好解决很多,找到能力匹配、收入合适、行业不错,而且在招人的公司面试就好。
从“名词”到“动词”,而动词之所以重要, 因为只有可控、可操作和指向未来的问题,才是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02 快速提高失败回报率
确定了要解决的问题后,往后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之前失败是因为什么,如何把失败的过去也有回报。
1.区分细化失败
首先要了解的是失败。如果把所有未达到预期的状态都称作“失败”,那么生活中真是到处都是这个家伙的影子:第N次减肥失败、撩妹被拒、创业不成、工作不顺…… 很多人把失败看做一件丢脸的事,尽量避免。
失误(Screw Up)失误是在平时做得很好的事上,偶尔出现的低级错误。你不是没办法做得更好,只是一时不小心。比如,忘了带钥匙、吃东西吃坏肚子,这是小概率事件,很好改;并且从这类错误中能学到的东西十分有限。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明智的做法是不太在意,承认搞砸了,然后继续往前走,因为这种情况的“失败收益率”特别低。
弱点( Weakness ) 这是由于自身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带来的失败。这类型的错误在某些情境下会反复出现。你心知肚明这类错误的源头,大概也努力修正过,但依旧不免犯错。比如,拖延、脾气暴躁、不够细心等等。
这些弱点对于人类来说,挑战是一大乐事。你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修理自己的弱势。需要提醒你的是,劣势改起来收益很低,完全比不上避开弱点、和人合作,甚至外包的收益。如果一直在对抗自己的缺点,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成长机会 ( Growth Opportunity ) 真正值得改正的失败,是成长机会。这类失败的源头找得出来,也有办法修正,而且一旦改正,收益会特别大。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这类错误上。
2.提升失败回报率
分清楚失败的类型后,把重点放在成长机会上。因为失败和挫折的意义正在于此,重要的不是它怎么发生,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来自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创业学教授朱利安·伯金肖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玛蒂娜·哈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5月期刊“提升你的失败回报率”一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企业提升失败回报率的方法。
第一步从失败中学习:研究失败的事件,并从中收集尽可能多的洞见
首先是从失败的事件中,回顾目标,进行结果比对,其中的亮点和机会点是什么?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这样研究的意义是能让自己回顾到整个过程中自己学到的所有事,反思经验如何帮助到自己进步,以及带来了什么积极效应。
第二步分享教训:将洞见具体化,并而分享传播
反思个人失败固然有用,但你只能在整个组织/朋友圈内分享学到的教训,才能真正得到回报。如一位高管所讲,“你需要创建一个反思循环系统,让反思进入范围更大的谈话中。”
而且在分享教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反思3F回顾”来进行,即效果最佳的反思是快速(fast)且中肯的,在顺境逆境中都频繁(frequently)出现,而且总是向前看(forward-looking)并侧重学习。
第三步复盘你的失败模式:确保应对失败的整体策略产生应用的效益
第三步是全面审视事件过程,问自己应对失败的整体策略是否有效?你在失败后学到了什么?这些教训帮你改善战略和执行了吗?
如果你能从失败中攫取最大价值,失败就显得不那么令人痛苦了。若你从每个错误中都学到教训,不论大小都与他人分享,而且定期检查以上流程是否帮助的组织向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那么你的失败回报率就会猛涨。
失败回报率是把投入试错的资源看成分母,把从失败中获得的认知、人脉等收益看成分子,那么,投入越少,得到越多,失败回报率就越高。只要能控制好失败回报率,就可以既有回报, 又不至于成本失控。
03 用职业访谈拨开未来迷雾
复盘了过去就是不让自己再踏进同一个坑中。过去的可控了,未来的却是不可控的,如何能把职业中的未知变成已知呢?
答案有一个,用职业访谈。职业访谈能让我们抓取到拥有的信息,链接到需求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确定我们的生涯目标。
第一步:确定要了解的信息,列出访谈清单,并提前做好准备
盘点自己的技能、兴趣、特长,明确想法和预期,根据要访谈的内容,列出一个清单,同时提前在网上做想要了解的新职业的功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提问的质量代表了你的水平,至少是努力的程度。进入一个新行业前,让对方看到你的努力很重要,尊重对方时间也很重要。如果你问题的答案能在网上找到,对方一般都不会回答的。
访谈清单是根据PLACE职业模型展开的实际问题。
访谈清单:9个问题洞悉一个职业
1.能否说说看您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
2.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的人都有怎样的能力和个性?
3.背景:您是怎么进入这个领域的?怎样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对进入这个领域会有帮助?
4.这个行业的薪酬阶梯大概是怎样的?除了工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您今后几年的规划或长远规划是什么?晋升空间大么?升职制度是?跳槽多不多?怎么考核?
6.趋势:今后3到5年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怎样?公司前景如何?影响这个行业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形势,财政,气候,供货)?
7.建议:对改善我的简历,您还有哪些建议?
8.信息:从哪里可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微信公号、网站、论坛、专业期刊……)如果我准备好了,怎样申请成功率会更高?
9.推荐:根据今天的谈话,您认为我还应该跟谁谈?能帮我介绍几位吗?约见他们的时候,我可提您的名字吗?您还有其他建议吗?
第二步:发布消息,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
这里面有个“3-5年定律”,我建议他找到互联网行业拥有3~5年行业经验的运营者,或是互联网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猎头。为什么是3~5年?因为1~2年的话,很难对行业了解得足够深入和透彻;5年以上的话,一般都在管理层,很可能远离了一线工作,给出的建议也不够具体和实际。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行业人脉,找不到访谈对象。其实,如果你平时人缘还不错,只要在朋友圈发个邀请,一般会有人帮你连接到对应的资源。另外,这也是一项测试,如果连访谈对象都找不到,证明你完全不具备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源,我建议你暂时不要转行。
第三步:见面访谈,回邮件感谢
见面访谈把准备好的访谈清单进行请教,了解在行业内的人掌握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访谈结束后回封邮件感谢对方,也可以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展现自己的用心和专业度,顺便也请对方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第四步:重复上述步骤,至少访谈3个人,再做决定
访谈一个人往往会带有个人主观因素,所以一家之言往往不太准确,就需要找到3个人进行访谈。
那怎么找到3个呢?也有个小招数,别忘记在每次面谈后多增加一句“除了您,还有谁像您一样资深,我可以去拜见的吗?您能给我推荐一下吗?”这时候,一个庞大的人际网络正在徐徐展开。
一般三轮访谈下来,就知道新职业中需要的能力要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个比较,就知道自己是否现在就可以进入,是先利用业余时间自我修炼一段时间后再进入,亦或是放弃进入的想法。
04 做对自己的人生决策
他人给到的信息都是属于他人的,自己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选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决策。你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你的职业道路是否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合适自己的。
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用到一个U型内在结构:信息→感受→思考→决策。
第一步:攫取信息 简单说就是以自我为前提,对自己能力和个性的清晰认知,知道自己的能力长短板和个性倾向,知道驱动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再根据复盘得来的认知和职业访谈攫取信息,让自己脱离信息茧房,处于一个信息全面的情况下。
第二步:以背景和自我感受信息 比如家庭因素是否支持自己的决策,社会经济因素对自己的决策是否有利,以及助力或阻力因素有哪些?然后让自己放空,让攫取的信息进入来,这样不会受情绪的影响,把限制性信念摒除掉,全方位接纳不同的信息。
第三步:用教育与职业的资讯和自我思考 这是对胜任的知识技术的清晰明了程度。你可以通过看文本资料、参观访问、演讲路演获得这些资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目前的问题,能更好的地思考职业道路上的困难险阻与回报率。
第四步:根据生涯目标做决策 确定你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最直接的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这样能更好的地决策出你要走的职业道路是否的正确的。
当我们根据已有的教育与职业的资讯、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前提,然后放空自己,让自己充分感受信息,再加以综合思考生涯目标和环境因素,进行权衡利弊时,做出来的决策才能才不会让自己后悔,或许还能碰到改变自己一生的机遇。
一个人决策能力强,往往意味着这个人在四个因素的认知能力都很强。对自我认知清楚,对环境因素分析到位,对需要的知识能通过渠道获得,对自己下一步的生涯目标非常清晰。
小结,通过解决什么问题为前提,把以往走过的坑复盘一下,提高失败回报率;通过职业访谈拨开职业道路上的迷雾,让自己用决策的U型内在结构做正确的职业道路决策。
今日精进
现在走的职业道路,你有后悔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