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父母出门见朋友,遇到了几个小孩子。他们身上都带着年少的稚气,都有着那个年纪特有的清澈的眼睛,但是他们对待自己生活的态度各有不同。
第一个小女孩,在朋友理发店里打工。今年17岁,染着绿色的头发,言行举止间一股浮躁,桀骜不驯的气质。举个例子,她帮我洗头发,结果水忽冷忽热;帮我头发做营养,结果有一大缕头发没有梳开,把套好的头发砸到了我脸上。说起上学,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说上学是世界上最没有意思的事。所以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出来打工了。说起未来,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说起化妆,一副“老娘想怎样就怎样,反正我美”的样子。帮我洗完头发,甚至没有耐心帮我吹一下头发,把我交给一个同事就去外面抽烟。
第二个小女孩,是爸爸同乡的女儿,马上就要上初三。她是一个乖女儿,成绩也很好,只是最近放假在家跟妈妈闹别扭了。事情是这样子的。她放假在家每天几乎除了洗漱上厕所以及写作业弹吉他就是躺在床上睡觉。听起来也挺正常的,重点是她可以每天24小时睡16个小时。有时候睡起来,连妈妈叫起床吃饭都不理。整天宅在家里不出门,莫名其妙发脾气。这让那位阿姨很郁闷。老是怕孩子得抑郁症或者因为缺乏锻炼身体不好。嗯,一言以蔽之,这个小女孩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加睡神。
第三个小孩子,是妈妈同事的儿子,家里开了一家家具店。他马上要上初三,个子高高的,瘦瘦的,长得很帅气,看起来也很成熟。我们看家具的时候,他像老板一样帮我们开灯,开空调。店员给我们介绍的时候,他在旁边认真的听。后来我的父母跟他的妈妈聊天的时候,他去对面的超市买了所有人的苏打水。在我看来,他真的很懂事,也很稳重。聊天的时候,听他的妈妈,那个阿姨说道,他在家爱做家务,在家具店也能帮上许多忙,但是就是不爱学习。用他的话说,就是:除了学习,我都可以做的很好。
第四个小孩子也是一个初中生小女孩,是父母朋友的女儿。她现在在一家私立初中,马上要上初三。学校的生活很苦,她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她很郁闷,经常忍不住向父母发脾气,也会质问父母为什么把自己送到那么苦的一个学校。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内向,可爱的小女孩。跟爸爸一起看湖南卫视《变形记》,我们一进门她就给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冰棍。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她歪着头静静的听。提到她的时候,她会腼腆的笑。
遇到的这几个初中生让我陷入了深思。究竟在十几岁的年纪,孩子们应该做什么?
我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也是在县城里一家私立初中。学习很苦,作息很严。每天五点就要起床,然后去教室背英语和语文。半小时后,去尘土飞扬的操场跑步。跑完步以后,再回到教室听写英语和语文。之后,才是梦寐以求的早饭时间。吃完早饭,叠被子,打扫宿舍卫生,然后回到教室上课。看书的时候,时常会被叫回宿舍整理叠的不满足“豆腐块”标准的被子。这样学习一天,晚上十点回宿舍的时候已经是万籁俱寂灯火通灭。用功的同学,我半夜起夜都能看到她们在打着手电筒看书。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精神也匮乏的年代。食堂的菜夏天只有烧茄子,番茄炒蛋和黄瓜丝拌豆皮,冬天只有炖白菜和炖土豆。去得晚了,便只有馒头和剩菜汤。我们只能去小卖铺买一袋泡面泡着吃或者干吃。学校不让带手机,打电话一律用电话卡。学校不让带复读机或者mp3,我们只能选择从课本上的英语歌,音乐课上放的歌和学校放的校园歌曲中体会到音乐的美。老师不让看课外书,别说网络小说,室友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都被没收。那样的日子里,我是一个埋头学习,努力让自己从学习中寻找乐趣,缺少精神灌溉的好学生。
初中毕业后这九年,世界在高速运转。我也看到了这个大千世界的变化。我听说了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听说了辍学成为著名作家的韩寒,听说了初中就成为全民偶像的TFboys,听说了许多80后90后大学毕业创业成功成为亿万富翁,听说了许多年少成名的传奇故事。同时,我也听说了某某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杀害父母,某某研究生杀害室友,某某大学生因为考研失败跳楼自杀等悲剧。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然而我们的心却静不下来了。我们的心态却不能平和了。我们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平板电脑,有了出国旅游的机会,有了单反,有了吃全世界各国料理的餐厅,然而,我们却看不清自己的心。
17岁绿头发小女孩说她不喜欢学习,说她除了学习什么都会,说自己不喜欢中文歌,只喜欢听英文歌,最喜欢的歌手是Justin Biber。她还告诉我自己小学六年级就被市里的艺校选中,不过因为嫌累没有去。好的,那么未来的路怎么走你想好了么?你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么?还是你要这样“随遇而安”一辈子?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口。有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想,自己去主动思考才能明白。
第二个宅女小女孩其实很像同年龄的我,假期宅在家里不出门,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就是看书看电视。这无可厚非。宅有什么罪呢?可能只是性格内向,想静静呢?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可以约同学出去走走,说说自己的烦恼,不要让自己成为“套子里的人”。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啊,总是闷在家里,会出问题的。人,总要学会懂事的啊。
第三个小男孩有点像我表哥同年龄的时候。表哥聪明,桀骜不驯,在学校不好好学习,经常打架,在家帮大姑打理生意。高中毕业后,读了一个自费的大专。毕业后靠家里的关系安排在了地方的法院当书记员,到现在也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不过为了转正,费了很大的力气自考了一个本科文凭。因为家境殷实,有经商头脑,学东西快,所以生活无忧。我很想把表哥的故事讲给他听,但终于忍住作罢。自己的路,要自己选啊。别人说得再多,也是多管闲事。或许,他可以做的比表哥好呢。
最后一个小女孩,像极了我的表妹。努力,踏实,但是缺少方法,缺少对于学习的热情。表妹从小就爱学习,她周末很少看电视,不会玩电脑,到现在还没有QQ号,微信也是高考后申请的,没有任何的爱好和娱乐活动,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我看来,她是多么可怜的一个孩子。把所有的时间给了学习,牺牲了所有培养兴趣爱好和玩乐的时间,却换不来她想要的好成绩。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不喜欢学习,学习效率低和没有方法。
喜欢学习很难,但是总有一两科是你喜欢的。或是充满了故事的历史,或是充满了未知风景的地理,或是充满了文艺气息的语文,或是充满了思维谜题的数学,或是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英语,亦或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以它们为突破口,让自己接受学习。
学习效率低是因为不够专注。把手机放的远远的,把耳机摘下来收好,强迫自己把目光聚焦在看的这一本书的这一页的这一行,时间长了,就专注了。
学习方法都是自己找的。我可以确定的是,干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都要一步一步的踏实走下去。
在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情。听起来像极了老生常谈。因为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崇尚个性与独特性的社会,哪里有什么正确的年龄,正确的事情。但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的青春年少只有一次。所以,在十几岁这样美好的年纪,我建议孩子们认真读书,踏下心来读书。我不是要你成为一个一味死学毫无热情的“书呆子”,我要你成为爱好学习,会学习,有生活情趣的“小学霸”。因为这样,以后的人生路才会因为有了爱好的陪伴而不孤独。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漫漫人生中养成读书这样可以陪伴终生的爱好。这样,到了我这样二十几岁的年纪,你们就会发现,自己当时是多么充实。充实的岁月会在回忆中闪着温暖的光。那光,会继续引领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进入美好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