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胜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胜于死者,故患有所不必也。
儒家的圣贤孟子,用这篇文章描绘出来他内心的两个重要之物的对比,生命和义,文章的开头,用了一个比喻,鲜美的鱼是我想要的,好吃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那么熊掌和鱼,到底要选哪个?鱼,价格很低,平平常常就能吃到,熊掌很难吃到,并且很好吃,因此熊掌比鱼的价值更大,所以孟子舍弃了鱼,选择了熊掌。
吃鱼和吃熊掌很好选择,那么生命和义呢?首先先明确一下义的意思,他类似于古代的义气,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醒之,少者怀之,其中朋友醒之,靠得便是这种行为,直截了当的意思是互帮互助,不趁人之危,对任何人非常宽容和仁爱,为了朋友大义凛然接受一些事。有没有发现?和孔子的仁非常相似!那就暂且把它叫做仁。
生命是一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一点也缺少不了,一缺少也就九泉下相见了,感觉生命是最重要的!但孟子认为,生命不是最重要的事,仁才是,如果让他去做仁的事然后去死,或者不去做这件事而生,他一定会选择前者!
为什么?因为能活着确实是他的欲望,但是呢,他想有义气,有仁的欲望,却超过他想活着的欲望,因此,在关乎生命的时候,坚决不苟且偷生。死亡确实是他所厌恶的,但是他比死亡更厌恶不去做仁事,不义气。因此,如果非要选择的话这也是避免不了的。
现在的生活中,舍鱼而取熊掌的类似选择非常多,比如买衣服吧,你喜欢一个黄色的衣服,却发现另一个品质更加优良的衣服比这种衣服还要便宜,到底要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还是更实惠的?吃冰淇淋和蛋糕,大人们只能让你吃一个,到底是吃很大的蛋糕,还是很好吃的冰淇淋呢……
然而舍生取义的事情却是少之又少,普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需要牺牲自己来换取大家或者朋友的生命的人,更别说为了仁牺牲自己,说白了,舍生取义本来就违反人性,人,作为动物的本能有许多,尽管作为高等生物,已经杜绝掉了一些,学会控制了一些,但活着是所有动物的完全改不掉的最重要最重要的基因密码,去做舍生取义的事,简直完全违背天性!天性难为呀,之所以没有舍生取义的事情发生,那是因为人不会做违背天性的事。
为什么有寥寥几个人能做到?那些人达到了圣人的标准,成功地抵抗自己天性之力,其实,一般抵抗天性的人都是圣人,比如人的天性是为自己着想,于是圣人发明了仁,天性是将生命看作最重要的东西,圣人就发明了舍身取义。
我可没说舍生取义就比为生命更加值得人推崇,如果境界不到,还是中规中矩的爱惜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