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趁着天晴,用三天时间,和婆婆家里人把地里的玉米都种完了。
我两岁就随家人来到城市,从小就没有干农活的机会。下地种了三天玉米,两只手掌都磨出了水泡,接着变成了几个颜色突出的茧。
挖坑、播种、施肥、埋土,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腰弯久了再想直起来可就难受了。
三天下来,夜晚躺在床上,一翻身浑身都有些疼,但是却睡得特别踏实,什么烦恼忧虑也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一层甚过一层的疲惫,还有沉甸甸的睡眠。
02
我知道,这样的劳动量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来说,其实微不足道。
他们从小至老就活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他们的命运和脚下这片泥土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挣脱不掉。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
尽管现代农业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在很多偏远山区,仍旧是用最传统的人力劳作方式进行耕种,且大量年轻人都已外出工作,乡下唯独剩下年迈的老一辈,还在与土地相依相偎。
更何况,他们对土地的情感,对泥土深深的熟悉和眷恋,一辈子都难以割舍。
03
靠天吃饭的宿命让庄稼人善于等待,懂得感恩;少了一些急功近利,偷奸耍滑。
身体上的劳累化解了藏在内心的忧愁和郁结,朴实的生活让躁动的欲望得到平息,自给自足、吃着自己用汗水换回的粮食让人心安稳,不患得患失。
于是日复一日劳作的庄稼人睡得踏实,睡得安心,睡得稳当。
农村的夜晚往往比都市多出一份平和,这份平和不仅仅是农村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更是庄稼人热爱生活、无愧于心的充实与满足。
04
我喜欢住在乡下,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开门就是田地,窗外就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更何况如今农村交通、通讯等生活的各方面都相当便利,生活在农村也完全没有不方便之感。
曾经许多年轻人因为农村落后闭塞而选择走向城市,如今在都市里狼狈不堪、身心俱疲的现代人,却愿意回到这片黄泥土,回到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舍来——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回归天地之间,自在逍遥,岂不快哉!
05
庄稼人的一切皆可以向老天、向大自然获取,以一种伤害最小的方式。
播种耕种,蓄养家禽,养蚕纺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庄稼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携手度过沧桑岁月,一起看云卷云舒,朝阳晚霞。
春雷阵阵,雨水带来万物蓬勃的气息,沉睡的土地和庄稼人一同苏醒;
在清凉的夏夜,手摇芭蕉扇,躺在竹藤椅上,抬头细数,点缀了夜空的满天星斗。
我们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为何后来人类甘愿把自己禁锢在空中楼阁的那一间几十平米的空壳之中?
丢失了本真,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至纯,沦落为欲望的奴隶,金钱的傀儡。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趁早看清,活着岂不是更自在、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