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一篇关于庄子的小故事:庄子的老婆死了,有关亲友皆前来探望与哀悼,而庄子却若无其事,毫无悲切之态,甚至“鼓盆而歌。”令众亲友很是不爽。有人责问其为何不伤心落泪。庄子说 ,万物生于气。气之聚散与疏密不同,形成的物也不同。老婆去世了,她的气飘散在太空,与其它的气又组合成另外的东西,或许是棵树,或许是头猪。我伤心做什么。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物质起源皆为气的观点未必正确,但至少含有“物质不灭”的唯物思想,这在几千年前那个时代,真是难能可贵了。
按照庄子的观点,人死了是没有灵魂的,传统的灵魂之说只是活着的人们的愿望。认真想想也是,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祭奠亡灵,烧了多少纸钱,也没见过祖宗显灵,保佑后人无病无灾。如同寺庙里终年香火不断,也没见过求佛者因此辉煌腾达。人们的精神需求, 情感需求,欲望需求,注定要创造出无所不能的神,与逝去亲人的不灭的灵魂。
假定灵魂是有的,我想它在离开躯体之后,已经与尘世诀别,不再是世俗中的那个人,所以纸船明烛与之没有丝毫关系。活着的人却放不下,那份亲情、友情经久萦绕,难以忘怀,过不了情感关,自己困扰自己。尤其是期望逝去的亲人能够保佑活着人的平安 ,不单是愚昧,也很可怜。
芳逝世45天了,她活着的时候我也不是每天都想着她。自她逝去之后,心里却装满了她。每天若干次想起,侃侃而谈与一颦一笑,鲜活的生命似乎依然存在。把她的微信删了,许多笑容可鞠的相片留存着,也不敢打开去看。然而,她的形象挥之不去。
重情自古伤离别,何况这是永别呢!然而,斯人已逝,与尘世的人与事已经没有关系。说到底,过分重情重义,其实是弱点,是跟自己过不去,至少与健康无益。看来,应该学学庄子的大度,光与逝者的遗体告别是不够的,应该与其灵魂告别了。
(学友芳去世一个半月,丹红依然悲痛不已,常在微信里向我诉说。作此文与之,希冀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