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序见置顶,为完璧所作】
【本文作者:方志文;摄影:完 璧】
一、蜿蜒流淌母亲河,濯锦之江锦江区。
打开成都市区地图,便可见一条蓝色绸带蜿蜒于成都市区城中区东南,它就是成都的母亲河——锦江。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检江,别称外江、清江、流江。成都丝织手工业自古发达,早在汉代,织工们即在这条江中洗濯织锦,锦至鲜明,锦江因此得名。
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锦江命名的锦江区,属地为古华阳县城及其近郊。华阳县始置于唐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在古成都县城偏东置蜀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名为华阳县,其县城及近郊为南河以北的原东城区域。自此,一城两县共治的状况持续达1200余年。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置成都市政公所。1928年,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华阳县城区归市辖。1953年置东城区,1990年底东城区撤销,其主体部分改置锦江区。
锦江区自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被誉为川西“首善之区”,曾有“论蜀之繁富,地称天府,原号华阳”(《舆地广记》)之说。
二、千年锦江浸润长,传统文化积淀深。
区域内有督院街、状元街、天涯石等历史悠久的老街小巷,它们的得名与历史变迁,浓缩着巴蜀首府的悠悠往昔。
位于水井街的水井坊遗址,是国务院、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设施最全面的白酒酿酒遗址。其连续完整的堆积层面、完备的酿酒工艺设施以及酒窖酒糟中的生物菌群,为研究中国白酒的起源、发展、工艺、技术、菌种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被中国酒业专家视为中国浓香型白酒酿酒工艺的源头,被历史学家和文博家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
位于外东沙河菱角堰旁的李劼人故居,系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李劼人先生的纪念园林。李劼人是中国最早用白话写作的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的左拉”、“东方的福楼拜”。就在“菱窠”,李劼人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中国现代文学名著。
位于蜀都大道大慈寺路的古刹大慈寺,原为“大圣慈寺”,简称“大慈寺”,别称“太子寺”,古有“震旦第一丛林”美称。该寺始建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占地千亩。内有佛像万余尊,壁画千堵,这里浓缩着“扬一益二”(注)时代名城成都的辉煌岁月。
位于府、南两河汇合之处的合江亭,史载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4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始建,北宋重建,并达到鼎盛,成为官民宴饮,市井游玩的热闹场所。沿亭拾级而上,二江风物,尽收眼底。
位于成都城东的琉璃场,有着千年陶艺文化。这里以先后出土大量丰富而有特色的陶瓷制品而闻名中外,这里见证着中国西部悠久的陶瓷历史。
注:
扬一益二:唐宣宗时,卢求在《成都记序》中有“大凡今之推名城,为天下第一者,推扬、益。”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韩琦在《扬州厅壁题名记》中有“故有唐藩镇之盛,曰扬、益二州,号天下繁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259卷中有“时人称扬一益二”之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