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澳大利亚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曾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这与这本书所倡导的注重未来趋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具备“拓荒”意义的书貌似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思潮和热烈反响,百度百科中在诠释这本书的文字中是这样说的,“本书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
有读者评价这本书说,看标题以为是标题党,看过之后却脑洞大开,书中对未来的预测,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对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方向具有灯塔一般的指导意义。话说是一本可能改变个人奋斗方向的书。
该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平克,是著名的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他被称为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拓荒者”,在思想上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个评价也是挺高的。大家都知道,左脑是负责逻辑推理能力的,过去我们口中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甚至我们整个教育制度,都是为了打造左脑而设计的。
丹尼尔.平克则认为,在未来的环境下,若人们只注重左脑思维,则会在未来社会生存中变得毫无竞争力可言。他将人人为之奋斗的专家之路彻底颠覆,未来是那些跨领域型人才、故事型人才、创意型人才的天下。他在《全新思维》中直接预言:我们已经从左脑时代转向了右脑时代。我想,对于如今社会中仍然奋斗在基础性技术岗位的“专家型”人才来说,是时候给自己的工作来点不同以往的色彩了。
一、丹尼尔.平克的后信息时代观
丹尼尔.平克认为,由左脑统治的逻辑的、线性的、基于推理思维方式的“Information
Age”正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的、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Conceptual
Age”。这个取而代之的“Conceptual Age”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后信息时代观。
工业时代,机器被证明可以代替部分人力,信息时代电脑被证明可以部分代替人的左脑,此时右脑思维方式越来越人们重视,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将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之上。包括数字化时代和“Conceptual Age”在内的后信息时代观对现实的冲击已然形成,而且其影响也正日趋深入。
有学者这样认为,信息时代不会离我们远去,其实正如人类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一样,后信息时代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信息时代。后信息时代首先是一个信息技术全面普及、高度发达的时代,更是一个注重全脑思维、强调个性化的时代,每个人的利益将得到最优化、多元化的实现。
丹尼尔.平克认为由于两个半脑的分工不同,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即左导思维和右导思维。左导思维是一种次序的、功能性的、文本的、分析的、基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右导思维是一种同时的、美学的、境脉的、合成的、基于感性的思维方式。这种划分的方式我认为还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左右脑分别独立的想法,不过还是要及时强调一下,左右脑永远是分工协作的,只是活跃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
有学者通过论证研究,以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来表示左右脑活跃程度的不同,从此资料的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右脑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丹尼尔.平克创造性的提出了“思维划分时代”的新思路,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左脑思维方式已经在信息时代确立了主导地位,而擅长右脑思维方式的创新型人才将在后信息时代确立主导地位。
“以前,左脑思维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并决定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一书中,丹尼尔.平克直接预言,我们已经从左脑时代转向了右脑时代。他相应的提到了三个原因趋势,一个是物质的充裕,一个是知识型外包服务的便捷,还有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该书中的精华部分即是他提到的,即为了更好的迎接由左脑转向右脑的时代风潮,未来我们必须掌握的6大能力——三感三力。
二、三种感觉勾画未来
什么叫做三感三力?顾名思义,三种感觉和三种力量。三感是指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是指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接下来,先来探讨一下他的三感。
三感的第一感是设计感。设计,是典型的全脑思维,好的设计兼具实用性和意义性。书中作者这里指的,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设计师,而是说,设计其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创新。对于普通人来说,好的设计感就是指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敏感性。去突破自己的常规思维,通过学习或广泛涉猎而达到的新的感知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索尼前任总裁大贺典雄曾说过,“我们认为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技术、价格、性能和特征上与索尼的产品相差无几。但是我们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最大不同就是——有设计感。”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大到买一辆新车,小到买一部手机,该款产品是否设计得足够漂亮往往是打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还有人预测,在未来社会中,读MFA(艺术硕士)的人会超过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人。
在未来,带有美学意义的设计感和创新力是何等宝贵。简约淳朴的设计感尤其让人动心。我认为所有设计所呈现的元素,必须是要回归和服务于我们人本身,才能让设计和服务所呈现出来走心和温暖。回归人性,我想,这是未来设计感能否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设计感呢?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记下来,或者是画出来;善于发现和质疑你看到的设计,如果你认为某一物品设计的不好,那么换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去表达和呈现。可以通过多去参加博物馆、观看艺术展、多读时尚杂志、多去欣赏涉猎美好新奇的事物,做一名设计侦探去收集这些创意和美的灵感来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和设计感。
第二感是娱乐感。“娱乐”的对立面是什么?估计有人会回答:工作;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沮丧。娱乐和工作并不是对立关系,二者更不是水火不容,相反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快乐和游戏不仅仅是快乐和游戏,笑声也不只是笑声。书中丹尼尔.平克提到的是,如果一个人不懂幽默,那么可能人际关系就不会很好,未来,如果你所提供的服务里没有娱乐感,那用户很可能就不会买账。娱乐感,已成为工作、企业和个人幸福的关键。
罗素曾经在《幸福之路》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所认识的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会将他的时间平均分配在数学和集邮两件事情上。当数学研究毫无进展时,这位数学家就会从集邮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而且美国有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同不玩游戏的医生相比,每周至少玩3个小时游戏的医生做腹腔镜手术的出错率要低37%,而且速度要快27%。”
一个人的娱乐感会最大的缓解他的压力和焦虑,会舒缓情绪。就像印度的一个组织,组织的成员每天早上会起来联系大笑,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笑一会。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据说,笑完之后,该成员们一整天心情都会很好,而且精力充沛。以上是从工作角度来阐述的。其实从另一层面延伸娱乐感的话,更多的是展现一个人的积极魅力,乐观、富有正能量的人不管处在任何场所都受欢迎的,从而也会更感到幸福。
提升娱乐感也是必要的,而不应该把这种付出当成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玩乐是一项能力,应该花一点时间去培养。比如花点时间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无论是绘画、摄影、旅行,还是去学弹吉他、学舞蹈等等。往往懂得玩乐的人,创造力也会丰富和旺盛一些,而且,工作效率也会更高。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也会吸引到更多同频率的朋友和资源,幸福力更高。
第三感是意义感。当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财富已极大充裕,这使得许多人可以从每天的奔波劳碌中解脱出来,可以追求更有意义的理想,即生活目标、完美和精神满足感。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的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够忍受。”拥有意义感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特别的精神支撑,并且会为了这个特别的意义而不停地去奋斗。
意义感其实就像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定论中的最高层——自我实现。书中提到,在未来意义感会变得更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要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学会把自己做的事情嫁接到一个很伟大的目标上就很重要。”
“我们生来就是要探寻人生意义,而不是来享乐的。理想的生活并不是在惊恐中寻找奶酪,而是走完这段路程,发现人生的真谛。”其实,意义感不仅是放在未来重要,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处在人生的任何坐标系的阶段点上,意义感都是最核心的精神理念,是最原始的精神驱动力。在个人成长方面,无论任何投资或付出,往往把意义感创造出来,就更容易鞭策向前,在某种形式上,更像是一种自我的协同契约。
三、三种力量为未来着色
三感三力,谈完了三种感觉,那么这三种力量指的是什么?即决胜未来的后三大能力,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
首先来谈故事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加深另外一方对某件事情或某条道理的理解。会讲故事,貌似越来越重要了,是情商的体现,是口才的体现。音频中举了这样的一个栗子特别生动。是这样讲的,“王后死了,国王也死了。”这是陈述句,也貌似勉强是一个事件。若换成这样的讲述方式“王后死了,国王也心碎的死了。”心碎,是一个情绪和感受,而故事就是拼接了很多个这样的情绪,有了故事力,就有了共情力、说服力。
书中提到,“故事是把信息置于一个场景当中,让信息具有一种情感冲击力。这一点在商业上也越来越受重视。”无论你是谈项目合作或者是创业公司找投资人,会讲故事始终是你能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当然不是指无中生有的编故事,而是充分的描述出自己的产品性能以及产品或服务背后的理念意义极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曾经说过,“人类生来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怎么炼成讲故事的本领呢?作者在书中给出的方法是写迷你小说。有人物,有关系,有铺垫,有转折,你可以随心所欲的编带有情感煽动力的故事。
第二种力量是交响力,书中指出,交响力就是指的系统性的思维,能把看似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全都是跨领域出现。通俗的理解,交响力就是指能够把很多不同独立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以“交响力”顾名思义,就像是交响乐中的指挥家,能够把不同的乐器和演出人员组合在一起,从而演奏出美妙乐曲。
其实,这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跨界的能力。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通某一领域已不再是成功的保证。今天,能取得最大成功和回报的,是那些在迥然不同领域也能够游刃有余的人。如果涉及到如今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最新业态,你会发现,各行各业都已然盛行“+”,即跨界。“互联网+”、“旅游+”、“时尚+”等等。
这显然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跨界的交响力,产业的融合与转型革新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呈现出一种集约的、绿色的、高效的领域业态发展模式。对于个人提升方面来说,跨界型人才无疑是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成功的机遇也会更大。有书中谈到,未来美国的各家企业公司,都会更倾向于把某一专项工作外包,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公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个人来说,跨多个领域、身兼数职已变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
第三个力量,共情力。“和别人产生共鸣。人的情感是机器永远没有办法替代的。”在信息爆炸时代,先进的分析工具几乎无所不在,仅仅具备逻辑能力是不够的。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具备理解他人动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并且关心他人的能力。共情是电脑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人的情感是机器永远没有办法代替的。
共情力需要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并且能够深入对方内心去体会对方情绪或感受的能力。这里要注意,共情不是同情,不是可怜对方的不幸,而是与对方产生共鸣。缺少共情能力的人,是没有办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因为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懂得共情的人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完全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书中作者指出,共情力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一个能力,可能比理智思考还要重要。
共情力,作为一个人的情商和对彼此关系的处理方面,还包括了自然真实、信任和理解以及宽容与包涵的元素,这些往往是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和沟通的基础。如何来提高个人的共情力,其实可以尝试从对别人感兴趣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经历和独特的故事。试着把交谈当成是去探寻某个人背后故事的过程,交谈就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想要尝试学习一些沟通和共情的技巧,《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是读到的还不错的一本书,书里有对提高人际关系沟通的使用技巧,大家可以看看。
总结来说,三感三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Conceptual Age”的后信息时代观所倡导的这6大能力是人类的基本技能,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可以垄断这些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这六大能力,需要做的只是去培养和发挥他们。右脑时代到来,三感三力,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能力培养起来,那就是活在趋势之中了。我们不妨试着设想一下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也许在这个世界里,你不会想到的是:开宝马的是坐拥上百万资产的陶工,而程序员可能在肯德基擦柜台。
— end —
作者简介:付萍 ,编辑码字、正能量、读书学习的文青妹纸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