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补作业大戏”是寒暑假结束之时才会上演的,没想到,现在加演到国庆节了。
儿子上了初一以后,作业量骤增,国庆假期自不必说,科目多,作业种类多,稍不注意就可能漏做。
因为我儿子基本上手机自由,国庆作业完全不跟进也不行,他会对自己的写作业速度、摸鱼鬼混的次数和时间有错误的预判,以为自己“一会儿就写完了”的作业,往往需要花费“很多会儿”的时间。因此,我这么做的:
1,每天晚上关心一下进度,并预告第二天、第三天的家庭安排,告知哪些时段是写不了作业的;
2,一科一科完成,不接受“每科都写了,但每科都没写完”的状况;
3,假期过去4天时,做“红色预警”:要求只能剩一科没写完(可以是作业多的那科,随便他),如果非要加第二科没写完的,只能是“零头”;
4,感觉他状态飘忽的时候,中午会“温馨提示”一下,当天作业实在没啥肉眼可见的进展,就要求他主动把手机放客厅,需要看,就出来站着看一会儿,不能带进房间。如果不从,就强制收走手机写完再还(他不会“不从”的,因为手机政策实在宽松了)。
这样的结果是:第4天晚上他猛追了一下,由于白天“摸鱼鬼混”时间过长,夜里没睡觉写到凌晨5点,赶在第一个“死线”前完成了第一波KPI,只剩一科多一点点的作业量了。
第6天晚上又突击了一下,写到夜里2点,完成了所有作业。
说好的第7天查漏补缺。第7天早上,他放心地睡懒觉,睡到快10点,然后心安理得地躺着刷手机。我提醒:午饭后要出去外面看电影、玩、吃晚饭,赶快查漏补缺一下。
这一查不得了,地理作业没完成!地理作业事先没布置,老师不声不响发到家长群的,假期过去一半他才知道有这个作业,很不高兴,觉得无缘无故多了一科作业。匆匆看了一眼,说是按比例画家里的平面图,他嘿嘿笑着求爸爸帮着完成,爸爸答应了。哪知道现在一看,还有第二项:做一个地球仪或者在A4纸上画地球仪(我们理解为画世界地图)。他气得直跳脚“这作业太过分了,本来就是额外增加的,还这样麻烦”抱怨了一通,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跟爸爸商量:平面图我自己画,你帮我画世界地图。爸爸又同意了。
儿子觉得自己安全了,哪知“科技节”还有个作业:科幻画、小论文、科技小制作三选一完成。他原本想赖皮不做——“这又不是作业!科技节我不参加不行嘛”。抱怨完了,还是得做。画画,他说不会“而且还要涂色”,我主动提议我和妹妹揽下涂色的活儿,他同意了。但过了一会儿,他听说可以选小论文,兴冲冲地到处打听主题,结果一看格式内容的要求,直接劝退了——光是“不超过20页”这个字数就知道不能只写半页一页的了。他果断地说:“我弄个小制作吧,我会叠纸飞机……”
最后的结果是:匆匆出门看电影时,合全家之力总算做完所有需要用笔的作业,晚上回来他用纸板、小型马达做了个简陋的飞机。关键是,下午各个群里消息不断,到处都是问作业的,有的问“英语视频做什么内容来着”,有的问“网上作业怎么打不开啊”,有的问“数学试卷还有空着没做的吗给拍一份”,有的问“语文读书问卷那个怎么弄啊”,有的问“英语报纸做第几版第几题来着”……
学生群里更夸张,下午还有边赶作业边吐槽的,到了晚上,群里安静了(都没空吐槽了),补抄写的,赶练字的(后来才得知,半夜三更还有在剪视频的,在群里绝望地艾特这个艾特那个,试图找一个没睡的指点一下)。
儿子晚上10点得意地说:“我现在要睡了,我的作业全部整理好了,你看,专门弄了个袋子理好了。”我一看,一个帆布袋装了厚厚的一堆作业,嗬,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