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的意思大家都懂,然而对于正念大学,二十出头的我们却未必能真正体会。《东京物语》这样一部电影,或许能帮我们及早去感悟一些道理。
电影是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老片子,导演是小津安二郎。小津生于1903年,逝世于1963,《东京物语》是他五十岁左右的作品。
讲述日本一对乡下的老夫妻到东京看望自己儿女的前前后后的故事。
这样的电影也许太沉重了,可生活即如此。去年冬天我堂兄的母亲办了葬礼,她今年大概五十出头。约半年前我听说她得了病,然后再听说就是胃癌,已经快不行了。某个周末我搭我四叔的车回了老家一趟,到了村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想来想去没有去看她,我二大娘,觉得晚上看人不合适。第二天忘了有什么事,反正是没去看。来了学校,依旧如常过了周一,周二早上接了四叔电话,人不在了。这时我想起什么时候在朋友圈里在我堂兄的朋友圈里看到他们一家人在天安门拍的照片。
暑假打完工,和一个还没去过天安门的同学又去了一趟天安门,路过国家博物馆时看见一个女儿在给她的父母拿手机拍照,父母是那样的拘束。
我的爷爷奶奶住在村顶,每年过年回去一家二三十人热闹三两天,转眼就又成了两个老人,还有一堆留下的吃的。前年爷爷病重过一回,家里人都把新衣裳准备好了,结果挺了过来,又怎样呢,后来有一回电灯闪了两三个星期,俩老人点了两三星期蜡烛,不是几个儿子不孝,主要是不在跟前。
东京物语之中那个母亲丧事办完后,几个子女也很快就离开了,这是真正的现实,真正的无可避免的悲剧。
体会一部电影既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作为普通观众而言,看电影或许只是为了笑或者哭,一部令人无奈的电影并不讨人喜欢。
罗曼罗兰有言,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都正是年轻,离开了自己的家和父母,虽然自己都还没成家,但应该意识我们已经离父母愈来愈远了。我母亲常常说,说你是为了你好,你以后过的好就行了,俺们甚也不图啊,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的心思。我们努力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选择看一部电影的理由不一样,看东京物语这样的电影是为了什么呢。展现奇观的好莱坞工业大片能给人刺激和尖叫,让你身临其境,体会电影如梦般让人沉浸一般的魅力。这样一部风格平淡隽永,真正讲述人生悲剧的电影,(真正的悲剧不会是杰克和露西那样罗曼蒂克的故事),就是一面现实的镜子,可以让你从投射于银幕的虚拟世界看见真实。唯有真实,创作者所投入的情的真实,是一部电影最可贵的东西,是一部电影的灵魂。
电影可以让你真切体验到别人的生活,也可以让你从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生活。你的经历和思想会让你真正喜欢上一部电影,也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才能真正热爱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