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赴日本冲绳校园篮球与教育交流思考
鲁志民
3月初我与北京市几位同仁带领小学篮球代表队赴日本冲绳县系满市进行校园篮球与文化交流活动,短短五日日本的小学校园教育与校园篮球运动带给我的冲击是无以言表的。经历近两月的沉淀反思,终于可以形成文字,虽然时间短不能深入的全方位的了解与感受更多的日本校园文化,但是管中窥豹,或许会对我们的教育和校园篮球带来有益的借鉴。
赴日之前对于日本学校的了解仅限于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几部著作对于日本教育的研究介绍,实际情况却从无了解。初到日本的朋友一般都会感受到日本相比国内会更加的干净、整洁、有序,这也是我们到了日本冲绳系满市几所小学的第一印象。我们到的第一所学校是系满市系満南小学,门口只是简单的几排花盆,校园门口很整洁,没有过多的装饰物,校门口也没见到我们国内通常见到的门卫和维持安全的保安,之后的几所小学也都是这样的类型。因为之前当地的篮球协会的朋友已经建立了联系,因此我们师生一行直接进入学校到达学校体育馆。冲绳的小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体育馆,而且规模范式几乎都是一样。体育馆内是两块小篮球场的面积(日本的小学使用的是小篮球的场地,篮筐高度是2.65,米,用5号篮球,场地面积要比成年人的场地小);体育馆分两层,二层实际上是一个环廊;场地内部有一个类似于舞台或者主席台的空间用于颁奖或者讲话用。
所有到达体育馆门口的师生或者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鞋放到门口的鞋架上换成另一双干净的运动鞋进入到体育馆,体育馆内非常干净,更关键的是每一个来到场地的人都会自觉的遵守这项规定。我们到的时候日本的小朋友们已经在体育馆门口列队欢迎我们,但是让我们意外的是并没有非常明显的老师角色的人在组织孩子们的欢迎活动。而日本的小朋友也显得有点好奇和害羞,但是遇到我们还是很大方的用日语喊您好。进入场地后开始迅速的进入角色,队友们开始进行热身活动。应该讲日本冲绳的小学生身高明显的不如我们的学生身高高,看着体型也不算是健壮;但是显得有活力,整个赛前的热身活动每支球队都在整齐有序的喊着属于自己球队的口号,显得非常训练有素。而且我注意到日本的小学生的所有活动都不是老师主动在提醒后才去做,而是有一名或者两名的队长之类的孩子在带领大家进行着。能够看得出来这些孩子一定是进行了很规范的训练,因为场上的每一项活动都是认真而专注的在进行。
比赛的事情已经回来讲的很多了,一句话就可以概况:我们的校园篮球与日本的校园篮球差距挺大的。
我要说的是几项我注意到的事情对我的影响。我们在比赛中我没有见到更多的组织人员,每支球队都有一到两名的教练老师来负责。我们进行的比赛也是由这些教练老师负责做裁判工作,而日本的小学生比赛的记录台居然是学生在做,而且居然是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的比赛记录台上主要的仪器是一台带着显示屏的电脑设备,旁边放置着操作台和一个等级显示球队犯规的立柱。大约三到四名小学生坐在那里安静等待着比赛的开始,我最初并没有对这几个孩子有什么格外的印象;后来有一次裁判的宣判对方队员犯规的时候记录台的小同学有点忽视了所以多走了三秒钟,本节比赛剩余时间为7秒,就在我提醒队员还有7秒钟的时间的时候发现记录台的小同学已经将时间调整为10秒钟,也就是说多走的3秒钟已经被调整回来。而我发现记录台的小学生仅仅是几个稚气未脱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就更加震惊,比赛结束后我特别通过翻译去询问了当值的几个孩子的年龄,确实是在上二年级。
比赛结束后日本的小队员在与我们的孩子互致问候以后就立即开始将场地内摆放的座椅和比赛器材分别进行整理和清洁,所有的过程我仍然没有注意到有老师在指挥调度。在与当地的朋友交流后得知在日本的校园里面这样活动后都是学生留下来进行相应的清洁整理工作,不仅仅是在这所学校;在每一所学校都是这样的要求。
同样的日本小球员在比赛赛前的出场时会有属于自己学校特点的出场仪式,孩子们或严肃或热烈的仪式让整个球队都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中。在比赛中我们的小队员们则充分领略了日本小球员的积极与主动的凶狠的拼抢作风,个子比我们的孩子矮一头的小姑娘会从身后高高跳起将篮板球抢到怀里、在拼抢中倒地后也要将球奋力传给队友……应该讲我们的孩子们真的没有见过这样的快速而凶狠的球队,更重要的是这样对手并不是人高马大的美国或者欧洲选手,而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第一天结束后我们就充分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同,这样的对比促使我们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我们的校园篮球甚至我们的学校教育……
对于我感触很深的就是日本孩子的主动积极的个人技能很强,这里说的技能不仅仅是篮球技能;而是日本孩子会主动去打扫卫生、会主动去维护学校的场地环境、会主动的去做记录台等等相关的工作。我尤其是对于日本孩子的主动做事情的态度很惊讶,虽然我赴日之前就有人向我介绍过日本的学校教育水平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仍然感受到了很强烈的冲击。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被照顾的太周到了,经常有家长跟我私下抱怨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操心……我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感受到了我们的孩子与日本孩子的差异。
我们三小一直在倡导的培养孩子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学子,我想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估计身处其中的学生们也是会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我们从大人到孩子是不是都准备好了?我想上面的三个大原则里面“受欢迎”和“有担当”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优秀品质,但是“有能力”这一条我想很多人都是会有意无意的弱化和忽视。
作为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怎么去做才能更好的去培养孩子们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的挑战!我们的孩子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的很好,比如我们的孩子的英语能力应该明显强于日本的小朋友,我们的孩子们其实很快的就与日本的小朋友融入在一起进行友好的交流互动,我们的孩子也很快的就能够做到日本学校的垃圾分类和将垃圾带走的行为,我们的孩子也能够很快的与日本小朋友们一起去整理球馆和打扫场地卫生……所以说我们的孩子们并非很多家长说的那样不堪,而是我们应该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实践中锻炼和操作的机会,如果在实践中中孩子们发现自己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也行,不用自己操心就有人将生活打理好了,那么自然她们也就对身边的挑战和责任不用太主动。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要首先理清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责任与权利。前一段时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将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第一次暴露出来让大家都深感共鸣,因为我们中国的家庭更多的对孩子与家长的责任与权利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更多的时候是在错位和越位。所以我们的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被迫的专注于学校的学业中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放弃了自身独立能力的成长与发展。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球队聚餐的时候有的妈妈就不自主的会提醒孩子要去洗手……这样的细节看着会觉得妈妈很体贴,但是实际效果是孩子心里很反感家长的唠叨,家长会觉得孩子总不让人省心。因此我们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错过自身这样的生活甚至是生存能力的提高。现在有个段子:说什么是教育的成果?就是看这个孩子离开家长能够活多久?虽然是玩笑,但是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在基本上分清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基本生活责任以后就应该慢慢的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放手让孩子们去锻炼。在球队里我们原来就让孩子们去做很多事情,通过实践来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原本在同龄人中发现我们的姑娘们实际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与日本的孩子对比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生活自主能力的差异,更是对于生活中的挑战的应对的精神状态的差异。我们的孩子惹不起、不敢惹、不能惹,动不动就悲伤、动不动就郁闷,所以我们在认识到了这些以后我想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就应该将目标有所调整。就像我们一个姑娘在跟日本小球员比赛后的感触:我终于发现身体不是打不好篮球的理由了。因为日本的小球员比我们矮上一头的比比皆是,但是球技的娴熟与场上的自信拼搏的精神态度都是比我们的孩子高出一筹,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实际上就可以在日常中获得。
我想我们应该控制住自己不断去照顾孩子的冲动,让孩子们在属于她们成长的年龄阶段获得生活能力的培养。给与她们独立的空间中可以自主的权利,让她们去做些自己可以做的决定;而不是一切都是包办代替,最后反过来我们抱怨孩子们不够独立、不够自理、没有爱护环境的公德意识等等。孩子们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安装成年人的标准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就像上面说的小学生在记录台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失误,但是很快就进行了修正。因为能力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提高的,无论是学习能力、打篮球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行。而我们,不但要创造给与她们的这样的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不能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就去嘲弄她们甚至直接剥夺掉她们进一步练习的机会。
日本的孩子并不比我们的孩子更聪明更智慧,而是因为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给与的环境让孩子们产生了差距。我想我们应该用更真实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们经历更多的锻炼进而成长起来,成长为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人物”,而不是一个“废物”。
古人讲“见贤思齐”,我们赴日交流也是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那么当我们经过反省总结后就应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做法,无论孩子还是家长亦或是我们老师。因为教育不能只讲喜乐不讲忧患,不能只看优势不谈问题,教育孩子要本着真诚的心去面对孩子的成长才能够教育处更多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