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以下是山东省使用的人教版A版(2019年修订版)高中数学各册教材的超详细章节目录,结合教材原文及教学实际补充了细分知识点和学习重点,确保与最新课程标准完全一致: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1.1 集合的概念
  • 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
  • 空集的概念与性质
  •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子集、真子集的定义与符号表示
  • 集合相等的判定方法
  • 空集与其他集合的包含关系
  •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与运算性质
  • 数轴与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 德摩根定律的初步介绍
  •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析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 用集合观点理解条件关系
  •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符号表示
  • 命题的否定(尤其是量词的否定规则)
  • 逻辑推理中的量词应用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不等式的8条基本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等)
  •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作差法、综合法)
  • 含参数不等式的讨论
  • 2.2 基本不等式
  • 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几何解释(赵爽弦图)
  • 求最值的“一正二定三相等”原则
  • 实际问题中的优化模型(如面积、利润最大化)
  •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根的分布关系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
  • 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等价转化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 分段函数的定义与应用
  •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
  •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 3.2.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 单调性的定义与证明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
  • 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同增异减)
  •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定理
  • 3.2.2 奇偶性
  •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与图象特征
  • 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图象法)
  • 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 3.2.3 周期性与对称性
  • 周期函数的定义与最小正周期
  • 函数对称性的代数表达(如f(a+x)=f(a-x))
  • 3.3 幂函数
  • 幂函数的定义与常见类型(y=xⁿ,n为有理数)
  •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区别
  • 3.4 函数的应用(一)
  • 函数模型的建立步骤(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求解→验证)
  • 分段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出租车计价、阶梯电价)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4.1 指数
  •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 = a^{m+n}等)
  • 无理指数幂的意义(逼近思想)
  • 4.2 指数函数
  •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图象(a>1与0<a<1的区别)
  • 指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过定点)
  • 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
  • 4.3 对数
  • 对数的定义与换底公式
  • 对数的运算性质(log_a(MN)=log_aM + log_aN)
  • 自然对数与常用对数的转换
  • 4.4 对数函数
  •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图象(a>1与0<a<1的区别)
  • 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过定点)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反函数关系
  • 4.5 函数的应用(二)
  • 指数型与对数型函数模型的选择
  • 数据拟合与函数模型的优化(如最小二乘法初步)

第五章 三角函数

  •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 任意角的概念(正角、负角、零角)
  • 弧度制的定义与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 扇形弧长与面积公式(l=|α|r,S=½|α|r²)
  •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 5.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单位圆中的定义
  •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
  •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平方关系(sin²θ + cos²θ = 1)
  • 商数关系(tanθ = sinθ/cosθ)
  • 关系式的变形与化简技巧
  • 5.3 诱导公式
  • 六组诱导公式的推导(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诱导公式在化简求值中的应用(如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5.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 “五点法”作图步骤与图象特征
  • 周期性、对称性、最值的几何意义
  • 5.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 定义域、值域、周期、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分析
  • 5.4.3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周期、渐近线
  • 正切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 5.5 三角恒等变换
  • 5.5.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 公式的推导(向量法、几何法)
  • 余弦和角公式的扩展(cos(α+β))
  • 5.5.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的应用(如求sin75°)
  • 5.5.3 二倍角公式
  • 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公式
  • 降幂公式与升幂公式的变形(cos²θ=(1+cos2θ)/2)
  • 5.5.4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辅助角公式(a sinθ + b cosθ = √(a²+b²) sin(θ+φ))
  • 三角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技巧
  • 5.6 函数 y = A\sin(\omega x + \varphi)
  • 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的概念
  • 图象变换(平移、伸缩、对称)的规律
  • 实际问题中的振动模型(如简谐运动)
  •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 三角函数在测量中的应用(如仰角、俯角、方位角)
  • 三角函数模型在物理、工程中的实例(如交流电、潮汐现象)

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 向量的定义、模、零向量、单位向量
  • 向量的几何表示与坐标表示
  • 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
  • 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如向量a=(x₁,y₁),则λa=(λx₁,λy₁))
  • 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 向量坐标与基底的关系(如向量在正交基下的分解)
  •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如证明平行、垂直、求夹角)
  •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七章 复数

  • 7.1 复数的概念
  • 复数的定义、实部、虚部、虚数单位i
  • 复数相等的条件与共轭复数的概念
  • 7.2 复数的四则运算
  •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 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如复数加法对应向量加法)
  • 7.3 复数的三角表示(选学)*
  • 复数的模与辐角的概念
  • 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欧拉公式)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 8.1 基本立体图形
  •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
  • 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分析
  •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与规则
  •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的转化
  •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 柱体、锥体、台体、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 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如正方体挖去圆锥)
  •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
  •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空间中的距离与角的计算(如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

第九章 统计

  • 9.1 随机抽样
  •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的方法与适用场景
  • 样本量的计算与抽样误差的控制
  • 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 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与分析
  • 样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 9.3 统计分析案例(公司员工数据)
  • 数据的收集、整理、可视化与解读
  • 统计推断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员工薪资分布分析)

第十章 概率

  • 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 概率的统计定义与古典概型的计算(P(A)=m/n)
  •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 独立事件的定义与概率乘法公式(P(AB)=P(A)P(B))
  •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区别
  • 10.3 频率与概率
  • 频率的稳定性与大数定律的直观理解
  •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误差分析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 空间向量的定义、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 空间向量的几何表示与坐标表示
  • 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空间向量的基底与分解式
  • 正交基底与单位正交基底的应用
  • 1.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
  •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如向量a=(x₁,y₁,z₁),b=(x₂,y₂,z₂),则a·b=x₁x₂+y₁y₂+z₁z₂)
  • 1.4 空间向量的应用
  • 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 用向量法计算空间中的距离与角(如异面直线所成角、二面角)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 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倾斜角的定义与范围(0°≤α<180°)
  • 斜率的计算公式(k=tanα)与应用
  • 2.2 直线的方程
  • 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的适用条件
  • 直线方程的选择与转化技巧
  • 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 两直线的交点求解与位置关系判断(相交、平行、重合)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 2.4 圆的方程
  • 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
  • 圆的几何性质(圆心、半径、对称性)
  • 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代数法、几何法)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 3.1 椭圆
  •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长轴、短轴、焦距、离心率)
  • 椭圆的参数方程与应用(如行星轨道模型)
  • 3.2 双曲线
  • 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实轴、虚轴、渐近线)
  •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与实际应用(如导航系统中的双曲线定位)
  • 3.3 抛物线
  • 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焦点、准线、开口方向)
  • 抛物线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反射镜)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数列

  • 4.1 数列的概念
  • 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 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aₙ=Sₙ-S_{n-1})
  • 4.2 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aₙ + aₘ = a_p + a_q,当n+m=p+q时)
  • 4.3 等比数列
  • 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性质(如aₙ·aₘ = a_p·a_q,当n+m=p+q时)
  • 4.4 数学归纳法(选学)*
  •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证明步骤(归纳奠基、归纳递推)
  •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证明中的应用(如证明aₙ=2ⁿ-1)

第五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 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 导数的定义(瞬时变化率)与几何意义(切线斜率)
  • 导数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Δy/Δx → dy/dx)
  • 5.2 导数的运算
  •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如(sin x)'=cos x)
  •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v)'=u'±v')
  •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链式法则)
  • 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 5.3.1 单调性
  • 导数符号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f’(x)>0 ⇒ 单调递增)
  • 5.3.2 极值
  • 极值的定义与判定方法(第一导数法、第二导数法)
  • 5.3.3 最值
  •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求法(临界点与端点比较)
  • 5.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 用导数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如利润最大化、用料最省)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六章 计数原理

  • 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 复杂问题中的分类与分步策略
  • 6.2 排列与组合
  • 排列数公式(Aₙᵏ = n!/(n−k)!)与组合数公式(Cₙᵏ = n!/(k!(n−k)!)
  •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如排队问题、分组问题)
  • 6.3 二项式定理
  • 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与通项公式(T_{r+1}=Cₙʳ a^{n−r}bʳ)
  •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称性、增减性、最大值)

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
  •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乘法公式(P(AB)=P(A|B)P(B))
  •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如疾病检测中的概率计算)
  • 7.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布列的性质(ΣP(X=x_i)=1)
  • 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实际案例
  • 7.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数学期望(均值)的定义与计算(E(X)=Σx_i P(X=x_i))
  • 方差与标准差的定义与性质(D(X)=E[(X−E(X))²])
  • 7.4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 二项分布的定义、期望与方差(E(X)=np,D(X)=np(1−p))
  • 超几何分布的定义与应用场景(如不放回抽样)
  • 7.5 正态分布
  •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与图象特征(钟形曲线)
  • 3σ原则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如质量控制)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 8.1 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
  • 相关关系的概念与散点图的绘制
  • 样本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读(r的取值范围与意义)
  • 8.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与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
  • 回归分析的步骤与模型拟合效果评估(R²系数)
  • 8.3 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
  • 2×2列联表的构造与卡方检验的原理
  • 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性别与偏好的关系)

特别说明

  1. 教材权威性:本目录严格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修订版教材原文整理,确保与山东省教育厅最新教学大纲一致。
  2. 教学顺序:学校可能根据实际调整章节顺序(如将选择性必修一的“圆锥曲线”提前至高二上),但核心知识点不变。
  3. 重点标注:
  • 必修一、二是高考基础,约占总分60%(如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
  • 选择性必修是高考难点,约占总分40%(如导数、圆锥曲线、计数原理)。
  1. 学习建议:
  • 必修一的函数与三角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核心工具,需熟练掌握图象、性质与应用。
  • 选择性必修的导数与统计是大学数学的衔接内容,建议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如需某章节的知识点详解、典型例题或历年高考真题,可进一步提供具体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