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读完汪曾祺先生的《五味》。五味是什么?酸,甜,苦,辣,咸。读完这本汪曾祺先生于晚年写的散文?随笔?合集《五味》,也跟随他体会到了他这一生的酸甜苦辣咸。
汪先生在这本书中写了他的一生。幼时在家里,硕大的院子里长满花草,屋檐下是祖母晒的干菜,屋里是祖父的书房。今天是与好玩儿的父亲与同学唱戏,明天是在祖父的书房中描《多宝贴》。青年时,去云南在西南联大读书。刚到有钱时,吃汽锅鸡,吃云南各种美食。渐渐吃完了积蓄也与家中因战争联系不上,教授自己种菜吃,学生吃掺杂着石子,苍蝇的食堂八宝饭。沈从文先生带当时还是沈先生学生的汪先生改善伙食,卖掉了自己的汉英大字典。中年时,十年浩劫开始。去农场改造苦中作乐,在高山上画全中国所有的土豆,因为下放的农场是全中国最适合种土豆的地方。到了老年时,想起了人生吃过的各种好吃的食物,把他们写成文章。汪先生这本书完全不是按照时间逻辑写的,所有的散文按类别分章节。在文章中经常有重复的部分,有时上一篇文章刚讲泡茶馆,下一篇又是以泡茶馆开始,但完全不会让人感到厌烦。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汪先生的父亲——一个年级再大都不丧失童心的人。他会各种乐器——吹唢呐,弹三弦,拉二胡,甚至小提琴也难不住他。写的一笔好字,做的百足风筝能飞老高。还去给汪先生的同学们组织的唱戏活动拉二胡,不像其他大人一样,觉得自己这么做有失体统。即使接连不断的丧妻续娶,也不会对孩子区别对待。是一个长大了也有童心的大男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十分向往那时的西南联大。虽然脑袋上有日本人的飞机不时投下炸弹,吃的是石子八宝饭,甚至到最后衣不蔽体。但汪先生笔下的西南联大的教授和莘莘学子上课时轻松的氛围,放课后,教授推学子文章去报社发表的爱护之情,都让我十分向往。如今的大学又是什么样儿呢?
而书中那种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学习,将读书看的比躲飞机炸弹还重要,身在困苦也不忘笑对人生,转机总在下一秒来临的说教,让我在本书轻松的氛围中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