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东野圭吾
一本书,一个故事,有多少人看就有多少种解读,我在《白夜行》里看到的唯一温情是那个老警察,因为桐源洋介案发现场的一个小细节,在上司要求已经结案的情况下,执着的坚持寻找答案,小说里这点并不突出,只是一个警察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做了程序化的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串起了整个故事。更喜欢改编后的电影版,他和亮司在天台上的那些对话,算是这个世界给亮司最后的温度了,亮司眼角的那两行泪,随着天台落下的亮司落下,让原著从头至尾的散发出来的阴冷有了一丝缓和,这才是人间该有的样子。
没有人是愿意总活在黑暗里的,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恋童癖的父亲和每次与母亲媾喜欢让亮司偷窥的情人,让童年的亮司以为这就是肮脏的成人社会,当在读书社遇到童年雪穗,善良的老人教会了他剪纸,他开始有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快乐,读书社是亮司的美好世界,雪穗是这个美好的世界里的那一缕阳光,当看到那一缕光被父亲的兽性压在身下,小亮司拿起剪出梦境的剪刀没有犹豫的捅了下去,拉上隐藏父亲丑陋男根的拉链,替他扣好皮带是这个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最后抗拒,从此他与雪穗相伴长大······
同样有不配为人的父母,童年雪穗在母亲替她安排的一次次买春中麻木偷生,和亮司一样,读书社是美好而温暖的,亮司拉着她的小手从那座地狱般的小房子离开,她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条寄生的毒蛇,一次次利用亮司清除掉比自己优秀的绊脚石,美丽有魅力,乖巧可人,雪穗一路女神般长大,其实心思细腻,做事残忍不留情,目的性极强且最后还都得偿所愿。
接触到这本书是在姑娘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她喜欢看推理题材的,偶然间知道这个作者,让我买了几本书回来,看完后我没有敢翻第二遍,全篇下来散发出来的那种腐烂感让人窒息,有那么一段时间曾很后悔购买给孩子看,试着和她聊了几次,感觉孩子单纯的视觉里故事性代替了感觉,甚幸······ 反倒是成人,狗血经历多了才需要美好的故事取暖,其实故事就是故事,刨析人性也罢,鸡汤灌顶也罢,都是心复杂了你主动给它们贴的标签罢了,一棵大树,有茂叶繁盛的舒展,就有腐败根系的错从,你一定要纠结于树荫下霉烂的的藓苔,神仙也救不了你,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够着太阳,却忘了如果只有阳光终究是会枯死,简单点,即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