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游览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塔尔寺,一个是贵德黄河丹霞地质公园。按说,塔尔寺属于人文景观,贵德丹霞地质公园属于自然景观,但是,地质公园被商人注入了肤浅的人文解读,把好好的自然景观给破坏了。导游倒是训练有素,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说教味儿很浓,但没一句人话,久之让人生厌。更可恶的是还那么热情,滔滔不绝,气都不喘一口,唯恐游客漏听了他(她)一个字。这多么像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的老师。
塔尔寺给人极大震撼,这都是信仰的力量。塔尔寺有三绝,壁画、酥油花和堆秀。这些人间杰作都非有坚定的信仰不能完成。堆绣技艺已经失传,酥油花需要把手温降到很低,完成后手都会生疮。壁画经几百年而色泽依旧鲜艳,主要靠独特的颜料,包括矿石颜料、牛血羊血和藏红花等。
塔尔寺里有印经院,就是佛经印刷厂。印刷厂不仅负责印刷本寺所需经书,还接外面的经书印刷订单。据讲解员说是为了以寺养寺。忽然明白,《西游记》中阿难迦叶二人收唐僧师徒的好处费就是为了以寺养寺。看来只有信仰还是不够的。塔尔寺还有养老院,是专为那些招收不到徒弟的年老僧人准备的,据解说员讲,这样的僧人并不多。看来藏传佛教还有很人性化的一面。
塔尔寺有护经阁,阁外有一根旗杆。有佛学院,院外有两根旗杆。佛学院是弟子诵经讲经的地方,据导游说,讲经诵经时间与游客参观时间是错开的。导游说曾经见过讲经场面,有打瞌睡的,打闹的,认真听讲的。想起孙悟空听菩提老祖讲经的场面。听到会心处抓耳挠腮坐立难安的样子,那才是真懂了。强调肃穆安静的氛围,是对知识本身的魅力缺乏信心的表现。
虽有印经院,但信徒不识字怎么办?佛祖想出了办法,就是把经文印在转经筒上或经幡上,转经筒转一圈,或经幡被风吹动一下,都相当于诵经,以表达敬意。在寺庙里,转经筒到处都有,转转经筒是小孩子唯一感兴趣的活动。在寺庙之外,在通往拉脊山的草坡上,到处都有飘动的五彩经幡,以及跪拜众佛的信徒,和吃草的牛羊,还有偶尔探出头来的地鼠,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致敬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行五体投地的礼节,据说要十万个。讲解员说是因为塔尔寺供奉的佛叫宗喀巴大师,他从小离家求佛,成为得道高僧,但却没有回到故乡。母亲种了一颗树,被成为菩提树,它的学名叫白旃檀树,唐僧取经之后就被奉为旃檀佛。旃檀树因释迦牟尼在树下悟道,因此称作菩提树,菩提就是大彻大悟之意。
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发现这棵菩提树的叶子像是写了经文,有十万片,以为是儿子显灵,于是围着树修了一座砖塔。后人又在砖塔外修了木塔,继而镀银,最后又镀金。这一切发生在六百多年间,是时间和信仰铸就了这一奇迹。上面提到的行礼十万数,与十万片叶子经文的传说相关。
拉脊山垭口海拔3820米,大家在上面呆了近一个小时,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孩子们最开心,虽然不能畅快地追逐打闹,但看地鼠们进进出出就能引发无穷的兴味儿。
第一天游程结束,游观奇特,节奏时快时缓,游感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