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素来关心我的朋友从文殊院回来,发给我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句话:
朋友语重心长地说:慢慢悟吧........
朋友深知,我在追寻自我的路上无数迷茫彷徨与挣扎,她也是见不得我受一点点苦的,所以好心将这句话发给我,希望救我于水火中。
有这样的朋友,心中感动又温暖,关心全盘收下,但这句话,我却是不敢苟同的。
佛经中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是深以为然的。这句话应该是“求不得”之苦的通俗解说,本意是教人别作错误的追求,但是单列出来,就显得过于绝对而有失偏颇了。
在我看来,痛苦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痛苦是新生的必然历程,如婴儿降生,伴随着母亲的强烈阵痛。
朋友反驳:你说的是肉体上的痛苦,我指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我: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因为痛苦才会离开皇宫去寻求解脱之道。不痛苦就会安于现状,人类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会有进步。
朋友无奈苦笑:好吧,你喜欢折腾的生活,那就继续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吧。
感觉到自己有点枉费朋友苦心,回了一段话:不痛苦分两种,一种安于现状,一种已到彼岸。我修为不够,既不安于现状,又没到达彼岸,所以受苦是应该的,我认了。你不要管我,我是自找的。
朋友:.........
是啊,成佛就不苦了,红尘俗世那是各有各的苦楚在,既是常态,何不接受?每个人的痛苦都需要自己承受消化,从痛苦中汲取一些有营养的东西,让痛苦变得值得,不是更有意义?
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家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痛苦若能带来反思,就是进步的一剂良药了,单单只是想回避,那这些苦也是白受了。而且所有的回避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犹如吃了止痛药,暂时缓解,病根还在,也许某天突然大爆发,我们这副躯壳不一定能承受。
面对痛苦,我们该当如何?
答:接纳、观察、反思、调整。
若单纯是身体上的痛苦,接纳的第一步就是不讳疾忌医,找专业的医生为你诊断和解决,将观察的步骤交给医生去做,你需要反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体上的痛苦,再调整自己的生活或思考习惯。
若是精神上的痛苦,除了在面部表情上有所呈现,多半也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的不适。这样的痛苦来袭,我们首先定住别被它带走,告诉我们这颗心:别回避,接受它。然后带入呼吸,观察它所引起的躯体反应,反思痛苦的价值,这时候智慧的灵光一闪,你也许就能找到新的成长机会,接下来就是调整你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了。
这个简要的步骤我自己经常演习,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谢痛苦的不期而至了。它让我的心智得到极好的锻炼,而每一次的观察和反思都会有所收获。当你痛苦来袭,要不要试试看?
痛苦也许是个好东西,是上天为你进步准备的彩蛋,带着感恩去打开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