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篇和上一篇大家感受到联系了吗?在上一篇的时候,有一章谈到了卫灵公,也就是昨天我们读到的那一篇宪问篇第十四第20章,—子言魏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言,说卫灵公他的无道之处,他的种种无道的言行,然后季康子说,那他这么无道,为什么奚而不丧?他的国家没有灭亡,他没有被从王位上拽下来,没有被推翻,是为什么?然后孔子说,仲舒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说他身边有这么多的贤者大臣来为他治理国政,那所以怎么会丧呢?那其实背后是什么?背后讲的是如果说这些贤者都不再辅佐他了,这个国家包括这个王者也就不存在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民间有一句话就是,那个原话记不太清了,大概的意思是说,为什么有一些看起来就是他的这个孩子啊,就是他这一代做的很不好,但是他仍然可以生活的很好,就是因为他在享受着父母给他遗留下来的恩德。也就是他的列祖列宗,他的上一辈给他所积攒的。
其实卫灵公现在这个状态也有点类似于此,就是在他那个时期,还有一些大臣在为他尽忠效力,但是一旦这些人他的忠心,他的仁心都被这个无道之君所耗尽之后,他的下一代就无法再去承受了。
富不过三代,其实有的时候内在也是这个原因,那所以次前一篇就卫灵公篇,就在这个宪问篇之后就开始讲卫灵公之无道,他到底怎么无道?所以开篇就说了卫灵公问政于孔子,问政于孔子,军旅之事也如何打仗啊,如何如何去征伐他国?所以夫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说俎豆是一种祭祀的礼器,祭祀在古代,它代表的是礼乐文明,是以礼相待,是仁者之心,是各安其位,所以如果说你要做这些礼乐之事,以礼待人的事情,我是听说过的,那闻之是夫子的自信天之词,说我大概听说过。这些应该怎么做?我可以给您提一些建议,但是军旅之事,如果你想要通过打打杀杀去扩大自己的势力,或者说去欺负别人,或者说通过打杀去解决一些争端之事,那我是不会的,军旅之事,我没有学过打仗,我不知道怎么样用兵。
明日遂行,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魏国。
那这个背后我们去感受一下夫子真的不会打仗吗?夫子真的不会用兵吗?其实我们当代人对于古代的学者,古代的君子有很大的一个误解,我们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觉得书生都只会读书,只会知乎者也。当时我们去看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吗?记得阳明先生吗?阳明先生讨山中之贼,包括曾国藩,这些都是文官带兵,然后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没有看到夫子去指挥什么战争?我目前还没有没有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弟子,众多弟子都是这个国之重臣,那当年为共这个当年鲁军季康子迎夫子回鲁,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夫子的弟子冉求他是季康子的家臣,那他当时就为祭祀去做一些征伐战争的总指挥大元帅,然后也是战功卓著,所以季氏就问他说:你这个这么卓越的军事才能,是谁教你的呀?然后冉子说,同师于孔夫子,然后冉求,借此跟季康子说说我的老师比我要强不知多少倍,我这些只是雕虫小技,从我老师那里学之一二而已,如果你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权,你还应该把我的老师请回来,所以季氏才会迎孔子回鲁。
那由此此我们可以看到夫子文韬武略是皆在胸怀的,可是在这里,夫子却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也是因为他知道卫灵公你在当前并没有战事临门的时候,你不专注于仁政治国,不专注于民生 而是脑子里总是琢磨着杀伐之事,这不是一个有道之君该做的事情,所以夫子觉得这样的君是不值得自己去辅佐的,所以他以此推脱之后便离开了魏国。这便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君子知道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天命所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而不因为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受到什么样的诱惑,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第二点,第二句的时候提到了这个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让我想到了最近非常火爆的那部电视剧《狂飙》,很多朋友向我推荐狂飙,我这个平常不看电视剧不看电视的人啊,也因为大家的这份关注而特意搜索了这个一个狂飙来看了几集,确实从演技上来说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这个电视剧看的让人看的就像在被愚弄一样,然后这个表演的痕迹太明显了,就知道他那在那里演,而且,演的都是假的,看一集就知道结局了。
但是这个狂飙确实从演技上从他去呈现,人性本身包括一些现实状态,他是非常的写实的。
但是有一点不知道大家在去从人性的角度被这个高起强,是吗?被他深深打动,无论是他的演技还是他在前一些阶段所处的生活困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凡人所经历的苦难,所面临的面临的困境,在这个同时,我们的人性中那些弱的,那些曾经的伤痛被受到触动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几个字?君子固穷,小人穷思滥。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可以波澜不惊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遭受苦难的。不同的就在于我们遭受苦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所以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在盛怒之下,你才能够看到他的修为的底线在哪里?所以夫子说,颠沛流离亦离世,一个人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仍然是守着君子之道,固穷的时候,仍然是守着君子之道,仍然不突破自己的底线,而这个守并不是说我脑子里就想那样去做,我拼命的忍着这个忍,和你安于此是不一样的一个状态。
比方说像高启强,他就是忍无可忍了,他也曾经忍过,他也想过要去投案,想要想过要去收手,但是最终都没有忍住。其实我不太想用小人穷思滥矣用在他的身上,就像很多人知道他做的一些事情是不好的事情,但是仍然不忍心去责备他一样。
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小人所谓的百姓在穷苦面前,他的那种挣扎,但是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穷斯滥矣,而让自己越陷越深。就像他去律师事务所去咨询的一样,一开始只是无心之过,到后来,越来越多犯的错,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曾经想过很多次收手,但是都没有收住,他自己也很清楚,是一步一步的走向深渊。
那如果说,我们在最初 出可以有一些君子的标准,可以有一些做人的标准,有一些底线横在那里。
狂飙里有一个经典场景,就是安心拿着那个警戒线在医院里横在他和高启强之间,推着那个警戒线一步一步坚定的逼退高启强这个画面感非常的强。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彼时彼刻的那一个分界线,那一个步步紧逼,毫不退让,他代表的是整个的人生状态。
你有没有在整个的人生状态中牢守你的这个底线,你手里有没有这个底线?你有没有能够拽住这个底线不放松的勇气?你有没有守住这个底线?拽着这个底线一步一步去逼退那些要你超越底线的人,放下底线。
所以这个画面真的很经典,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实时的浮现在眼前,而这些底线,而我们要去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非常明显的是与非、大是大非,而更多时候是面对生活中是面对那些鸡零狗碎的时候的那些底线。
我们一直在强调方向。念兹在兹,有很多,很多时候事小而为, 就像我们古语里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在眼前这一件小恶事不代表什么?眼前不会坏了什么?但是他会象征着你走向了一个方向。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你做一件小恶事,今天你做了一件有违理智之事,有违人心之事,有违道德底线之事,看起来,他还不是道德的底线,你只是做了这一件事,看起来危害并不大,但是从此你就打开了一个缺口,你就朝向了一个唯恶的方向,今天觉得小,明天觉得小,忽然有一天你就会做了一件大恶之事。过程会是在不知不觉之中。
所以父子说一以贯之,什么?这个一以贯之是什么?就是你始终守在道里,你始终守在仁里,你始终守在礼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说的就是一个方向。
只有坚持在这个方向里,才不会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偏离了大道很远,
好的,我们今天的晨读和分享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