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语》第一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来读经典是以遍数计,而不是简单的熟读成诵就可以了!皇家对皇子的要求更甚,康熙小时候被要求背四书五经都要120遍!我反反复复读了多遍《论语》,原本以为应该要开窍了!没想到,距离康熙皇帝的120遍还差得远!差归差,感悟还是有的!

      比如,《论语》第一章的起手篇,“学而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第一则,不同的《论语》解读版本有不同的意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觉得“学而篇”中的“学”应该就是与“志于学”中的学大学,而不是学小学!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应该就是孔子传授的“圣人之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学习!不管是大学还是圣人之学,绝对不是一种知识的简单识记与复习!而是要将学习分作“学”和“习”来理解!“学”就学道德修养和治国安邦的学问,核心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习”就是将所学道德和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强调“知行合一”,如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在社会中践行道义。“习”绝对不是知识的简单复习那么简单!王阳明不断强调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则强调的内容!论语第一则的开宗明义其实意义深远,但被我们的教材和泽注误导多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学习之途肯定是绕不开《大学》的!学了圣大光明的道德修养和能治国安邦学问,能做到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这应该就是值得开心的事情!这种开心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开心,所以用“说”!

      而当言论与行为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并为你免费打了广告,而吸引志同道和的同频共震的朋友远道而来,就应该是人生乐事!这种快乐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快乐,所以用“乐”!这也是孔子及门人们最成功的荣耀吧!

        达到了孔子及门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即使不被一般的人理解和知道,也不应该生气,这是对君子的要求,也是修身和准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